close

在十倍速的時代,人人深怕自己不夠聰敏迅捷,理應沒有人願意相信,遲鈍會是什麼讓人成功的好特質。


     但擅長描寫男女情愛與人性糾葛的日本知名文學家渡邊淳一,卻一反常人認知,在2006 年撰寫《鈍感力》一書,顛覆眾人對於遲鈍的傳統負面觀感,並在日本暢銷百萬本!


     書裡開宗明義指出:「在各行各業中成功的人們,當然擁有才能,但在他們的才能背後,一定隱藏著有益的鈍感力。鈍感就是一種才能,一種能讓人們的才華開花結果、發揚光大的力量。」


鈍一點 挫敗、批評不傷心

     《30雜誌》問(以下簡稱問):請談談《鈍感力》這本書的寫作背景?因為一反你過去探討男女情愛的小說主軸。


     渡邊淳一答(以下簡稱答): 日本人一直給人較為思考銳利且敏感的印象,並且大家普遍認為這是好的特質。但我從年輕的時候便覺得不該是這樣,人可以遲鈍一點,不要那麼神經質,不要太拘謹,這反而會成為生活中的一股力量。


     問:你提出的「鈍感力」 和一般所謂的EQ或抗壓力,差別為何?


     答:沒有關係的,我提出的「鈍感」,是相對於日本話裡的「敏感」,「敏感」是敏銳、聰明的意思。人們一直認為敏銳比遲鈍要好,但是我認為並非如此;要度過漫漫人生,「鈍感」比「敏感」來得重要許多。因此當我創造出「鈍感力」這個名詞時,使得日本人大吃一驚,因為過去「鈍感」常給人負面印象,但是我卻賦予其正面的意義。


     問:鈍感是否與中國人無入而不自得的「自在」說法符合?


     答:比起中國人所謂的「自在」,我想應該更接近日本話裡的「包容力」。首先,身體的鈍感很重要,鈍感力反映在生理上,例如一個人隨時隨地都可以安眠入睡,事情一來很快就能起床,就是鈍感力的最佳範例。又如敏感的身體在感冒流行期間,容易感到身體不適,吃到不好的食物,很快就反應出拉肚子的症狀;但身體的鈍感則會讓人產生抵抗力,不容易生病或吃壞肚子。


     精神層面的鈍感也很重要,例如在職場遭到上司責罵,精神上具有鈍感力的人當場道歉之後,馬上就能恢復元氣,而且振作起來;相反地,敏感的人被罵之後,也許會產生「我實在太糟糕」的沮喪感,


     信心就此節節敗退,表現每下愈下況。所以無論遭責罵或遇到挫折失敗,能迅速地重新站起來,需要的就是精神層面的鈍感力。


     不只職場上需要鈍感力,在人際、男女的戀愛、婚姻關係裡也很重要,如果因為一點錯事便產生厭惡,甚至無法原諒對方,一昧考慮自己的感受,戀愛或婚姻就無法長久持續下去;而鈍感力具有接受對方的寬大心胸以及諒解,更適用在人的所有交往關係上。


     問:在寫這本書之前,您是否研究過日本歷史或書籍中,對於鈍感力的看法?


     答:我沒有參考任何書籍,純粹是截至目前為止,我人生中實際的經驗和感受。現在我雖然是以寫小說為業,但是過去是醫學系畢業,也常接觸科學的領域。


     英國動物學家達爾文兩百年前提出「適者生存」的論點,我認為用來解釋鈍感力相當適切。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來的動物,絕不是例如恐龍這種巨大、強壯的生物,而是最能適應時間與環境轉變的物種。


     問:不只日本、台灣,現在全球都因為金融海嘯陷入了不景氣,年輕人謀生不易,如何以鈍感力面對?


     答:以適者生存的角度來看,面對當前全球不景氣的局勢,聰明並非唯一的生存條件,保持彈性對應時代的變化,並且謹慎思考對策的個人或公司,才會生存下來,也才具備面對任何變化的能力。


     問:在你看來,日本的三十世代擁有鈍感力嗎?


     答:我認為日本目前的年輕人,十分缺乏野心、活力與樂觀的精神,在升學主義盛行的日本,他們小時候只會念書,缺少和人群接觸的經驗,躲在自己的世界裡,空閒時也只會在家裡上網打電動,漸漸變得討厭人群,也無法應付挫折。


 問:個人應如何實踐或培養鈍感力呢?


     答:培養一個人鈍感力的方法,宜從小開始。身為母親應該具有寬大的心胸,而非僅提出負面的要求,否則會導致孩子產生較灰暗的性格;母親樂於給予讚美,如此一來小孩子會將讚美轉化為「我沒問題!」的想法,自然會擁有自信,鈍感的能力便可因此養成。


     問:那麼三十世代如何自我培養鈍感力?


     答:時時保持樂觀,因為悲觀導向負面的人生,一定要開朗面對與思考。例如被上司責罵,無論如何都應該立刻向對方彎腰道歉,然後再轉換自己的心情,思考整件事如何處理。


     問:請談談你自身是否曾有成功利用鈍感力克服困難的例子?


     答:嗯,就是因為擁有鈍感力,才讓我走到今天。例如在三、四十年前,因為我成名算早,遭競爭者忌妒,在小說界也曾受到許多批判,但是我從不把貶抑當一回事,抱持「我就是要這樣走下去」的想法。因旁人詆損就停下腳步是行不通的,我相信「世界上一定有了解我的人」,廣聽各方意見且多與人討論,讓我不因一時批評而一蹶不振。


     問:在海內外名人裡,你認為誰是具體展現鈍感力的典範?


     答:你仔細看在各個領域的精英份子,都是經過激烈競爭而生存下來的,其實每個人都具有某種程度的鈍感力特質喔!因為敏感的人,在競爭的過程中早已被淘汰了!


     嗯(思考),我想退役的棒球選手長嶋茂雄(隸屬讀賣巨人隊,被日人譽為「棒球先生」),他總是專注於棒球,不管週遭環境如何,眼裡只有棒球,就算被下放二軍,仍不灰心喪志,保持樂觀的心態。就因為這種大而化之、開朗樂觀的鈍感特質,長嶋 才能成為如此偉大的人。在各個業界,經過激烈競爭脫穎而出的人,都具有這樣的特質。


     問:請你最後再多談談,30世代如何面對當今現況,在職場上實行鈍感力?


     答:在鈍感力的時代,首先要接受所有的現實狀況,不要預設好惡,而是抱著「試試看」、「感覺看看」的心態。因為年輕,所以可能會嘗試很多工作,重要的是,要常保「企業家精神」,想像自己有一天會成為企業的精英人物,以此角度創新思考工作方法及產品,這種獨創精神很重要。


     善用年輕時吸收力強、有行動力的優勢,就算只是做搬運的工作,也要思考是不是有更有效率的搬運法,或者是其他可以運送的商品。即使創新的想法不能立即被實現,但還是要時時抱持獨創性,要是機會來了,就去試著做做看。


     回到達爾文的理論,面對環境變化,如何思考出對應方法很重要。如果一直認為不可能,事情當然不會成!


     問:對於已經被裁員的年輕人,你建議他們又該如何實行鈍感力?


     答:現在的年輕人遇到的經濟困境,實在無法和過去戰後的窘境相提並論,但那時的人也是靠著鈍感力活了下來!因為無法改變現狀,年輕人更應該接受並忍耐,儲備能量,作為試煉自我的機會,保持樂觀,等待轉機的來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rol02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