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底,張明正宣布自趨勢科技退休,交出執行長棒子後,

他問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開始嘗試做不一樣的自己。

3 年前,他搬到陽明山住,從改變環境開始,接觸大自然,

家裡甚至還能看到台灣藍鵲,過著不爭、沒有行事曆的日子,

生活不再是競爭,而是隨興,「我現在很少跟人家約時間。」


     張明正的第一階段人生可謂叱吒風雲。他是全球知名的企業家,

第三次創業的趨勢科技,被美國《財富》評選為亞洲最酷的高科技公司,

本人更兩度被美國《商業週刊》評為「亞洲之星」,

公認為面臨變動最前線的亞洲前50 名領導者之一,

也是CNBC「亞洲最佳商業領袖」的年度創新人物。


     過去的張明正喜歡變魔術,有Mr. Change 之稱,從外界評斷定義自己,

這幾年學會往內觀察自己,領悟世界是客觀的存在,「我現在已經不太在乎外界的看法了。」


     他把自己從變動世界抽離,從追求小我的成就,擴大為對世界的人文關懷,

經營長才轉用在對人類更有意義的社會企業「若水」,以創投模式,

投資社會企業的創業計畫,協助公益團體找出商業模式。


     現在,吸引他要做事的標準是,先問對社會的貢獻與意義,第二才是問獲利,

「以前是我管別人,現在我為社會、世界所用,就像老子講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8 月,他還到斯里蘭卡打坐。赤腳走在家中庭院的他,

看上去像是不問世事的修行達摩,言語充滿有趣的禪味,唯一不變的是,

還是說話時習慣夾雜著國語、台語、英語,愈來愈率性的他,

還會不掩飾冒出「靠!」的語助詞。


把運動當成一生志業

     身為台灣運動選手,林義傑知道要謀生有多麼不容易。

他不懼家人的反對,兼顧學業與長跑,25 歲前,做了很多工作,

開過計程車、當便利商店店員、打雜工、送報紙,每天還要練習跑步,

經濟獨立之外,還要籌措比賽資金,一天只睡3、4 個小時。


     自2002 年成為台灣Nike 簽約選手後,他開始發光,

如今是全球知名的極地超馬運動員,也是台灣第一位被美國好萊塢

拍成紀錄片的運動選手。在長年默默支持他的教練心臟病發作之後,

他立下「運動是一生志業」的人生願景,並且運用所學,成為運動心理顧問,

2008 年創立杰特管理顧問公司,2009年創立硬漢聯合股份有限公司,聚焦運動行銷。

創業不只為了獲利,更大目的是透過企業力量,提升台灣運動員的價值,

協助他們過更好的人生,要在台灣體育界實踐企業社會責任。


     「不想再看到哪個金牌選手找不到工作的新聞,」目前,

他結合運動與醫療的平台,規劃訓練國手級運動員成為講師顧問,

「運動是要有專業規劃的,他們可以為會員開運動處方箋。」


     橫越撒哈拉沙漠後,林義傑體認到愛和信任的重要性,

他發現自己可以做的更多,不再只為了挑戰極限的成就感而跑,

「當你知道自己可為人類帶來希望,跑步被賦予的生命意義油然而生。」


     張明正創辦若水,林義傑成立杰特、硬漢,不但貫徹企業社會責任,

充滿人文關懷精神的兩人,共同目標是讓世界更美好。


     人文關懷,簡言之,就是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懂得欣賞差異,

聆聽別人,是社會進步的動力,更是個人自察的方法。

人文關懷精神具有改變自己與社會的能量,因為透過思考「人應當如何生活」、


     「人之為人的價值」,可以清楚探索自我與想要的人生樣貌。

「假如沒有觀察到真正的自己,你很難真正去關懷別人,也很難有人文關懷精神,」張明正說。


     培養人文關懷,就從察覺真正的自己開始,才能更進一步找到適合自己發揮的位置。

張明正與林義傑兩人分別透過往內觀察自己,走到世界不同角落的方法,

重新定義人生使命,成就了不一樣的自己,也對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由外而內 定義自己


30 歲一定是衝、衝、衝,不過,如果能花點時間去想,

小時候的夢想是什麼?我的熱情是什麼?你會很不一樣。


     林:你現在還變魔術嗎?


     張:現在不變了!剛開始變魔術是為了哄小孩,兒子現在都二十多歲了,

不過,我後來想,以前一直很喜歡,為何51 歲後,忽然就不喜歡了?

這是因為動機沒了。假如觀察自己的內心,也就是「止觀」,

思考我到底為何而做?我發現,原來我從小一直被忽略,成績不好,

個兒又小,所以我變魔術,大家就會看到我,女孩子也會「哇!」,

變魔術是為了讓大家喜歡我,這才是我真正的動機,以前我也不知道。


     我把人生分成兩階段。第一階段被社會標準決定,

例如,我要財務獨立、我要有所建設、我要創業、我要拿好的學位,

幾十年後,有天我發現,人生就這樣嗎?別人說我是成功企業家,

這是我定義的成功嗎?我開始會去想今天做的事有意義嗎?


     我想重新定義成功,想過一個和以前完全不同的生活。

第一階段的我都在競爭,第二階段的我可不可以過一個不競爭的生活?

以前要打領帶上班,現在可不可以不要?每天工作一定只能為了股東權益嗎?

那員工、環境、客戶呢?我決定下半生不要重複上半生所做的事,

希望第二階段的人生不再為別人而活,而是為自己而活,所以,我把趨勢交棒,創立若水。


     我回想30 歲時,是由外定義自己,現在是往內觀察自己,

這個世界是客觀的存在,我已經不太在乎外界看法。30 歲一定是衝、衝、衝,

不過,如果能花點時間去想,小時候的夢想是什麼?我的熱情是什麼?

你會很不一樣,假如沒有觀察到真正的自己,你很難真正去關懷別人,也難有人文關懷精神。


     林:聽完你講的話,突然發現我的心境已經快50歲了。

我留在台灣創業是有目的,因為有想完成的志業──希望能讓運動員都有工作,

我不想再看到誰拿了金牌,又沒有工作的新聞。


     張:在我看來,你已經成功了!你整合「別人眼中的你」、

「真正的你」,以及「你想成為的你」。我很恭喜你這麼早就有自覺性,

你已經是征服一切的人,竟然還這麼謙虛,我相信那些運動員看到你,會開始有些反思。


     你許的願是人文關懷的體現,這很了不起,很多運動員在最高峰的時候,

只顧享受,沒有想到人生還有很多角度。


     培養人文關懷要回歸教育。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資源回收是每個人都能做的事,

在日本,一個家庭有8 個資源回收垃圾桶,可是在台灣很難落實。

台灣的人文關懷屬於比較消極面,發生了重大事情,大家都會熱情捐款,

但熱度過後,就沒什麼聲音。


     林:人要「推」很簡單,但要「拉」好難。我想拉那些運動員時,

他們會覺得沒時間,我心裡就會想,我也是運動員,平常也要練習,

又有公司要經營,我都可以挪出時間了。


     張:這很難!就算你把心都掏出來,證明是為他好,他還是會懷疑,

運動員就業問題不只台灣有。有次在舊金山,接送我的是拿3 面奧運蝶式金牌的人,

他說有位學長告訴他,當拿到金牌的那天,就要為成功感到警惕,

他算幸運,唸了MBA,還考了證券執照,才有份工作。

那些不願被你拉的人,是因為沒有自覺性,他現在當紅,只會覺得你在潑他冷水。


     做事要挑志同道合的人,理念不同是沒法子做事,當然會有挫折感,

你不能說,「我是要拉你們,因為我覺得這是對的路。」你又不是耶穌,

很多時候是佛渡有緣人,遇到理念契合,能力又好的人是碰運氣,

拿一堆金牌卻理念不合,寧願退而求其次,找一個拿銅牌,但理念相同的人。


克服恐懼 懂得放空

     沒有懼怕,就沒有情緒,潛力就能發揮,而且懂得放空,會產生智慧,

知道自己這一生要怎麼活,這就是真正的哲學體驗。


     林:這幾年我到世界的不同角落,覺得自己很幸運,四肢健全,

可以去體驗在台灣體驗不到的事,我在叢林裡是睡吊床,還在亞馬遜河游泳。

張:真的嗎?河裡不是有鱷魚、食人魚?很刺激喔!


     林:其實,當時腦袋一片空白,只記得腦海裡閃過兩個畫面,

第一是NHK,日本人把一隻豬放到河裡,30 分鐘後拉上來,只剩骨頭。

第二個是Discovery 裡鱷魚在咬渡河牛隻的畫面。


     當地小朋友是拿樹木釘板子,坐在地上聽課,每一個小孩出來,

就是要禮物,回來後,我又寄了一箱物資給學校。

看了那麼多事,我開始省思,如果我做的事情,除了成就感,也能讓別人高興,是很棒的事。


     張:腦袋空白就是放空,我最近才在想如何讓自己放空,

因為放空那一剎那,是沒有懼怕。要沒有懼怕很難,

佛教「戒定慧」就是要讓腦袋空白,沒有念頭跑出來,也就沒有懼怕。

沒有懼怕,就沒有情緒,你的潛力就能發揮,而且懂得放空,

你會產生智慧,知道自己這一生要怎麼活?這就是真正的哲學體驗。


     我到過亞馬遜河兩次。我把口香糖丟進去,一群食人魚圍過來,

晚上還能看到小鱷魚跳到河裡,那裡的小孩會跳進亞馬遜河洗澡,

事實上不會怎麼樣,但光想就怕。


     我做了實驗,想了解「怕」這件事,當然我還是不敢跳亞馬遜河。

晚上時,我自己走進叢林,早上聽起來悅耳的鳥叫蟲鳴,晚上變得很恐怖,

有了恐怖的想法,又會覺得更恐怖,各種念頭不斷湧出來,

不知何時會冒出土著的毒箭、毒蛇猛獸,我一直等到清晨5 點,

當天光一亮,突然覺得自己怎麼那麼幸福,本來沒事,是我自己去找麻煩。

有太多時候,我們都被自己的幻覺遮蔽。


     林:沒去過亞馬遜河的人可能不知道,白天的叢林跟黑夜一樣暗,

晚上若沒有月亮時,真的是伸手不見五指。就像你剛講的,恐懼是來自於自己,

我在冒險裡所做的任何事,都覺得很快樂,尤其是冒險,

因為時間太長、太久了,你一定會想家,會想親人、寵物,所以當下一定要快樂。

我在那裡時,連開瓶子都很開心,因為我竟然有水喝,那就是很簡單的快樂。


面對未知 活在當下

     不要去想明天以後的事,因為那就是未知,只設定今天的目標,然後就跑。


     張:冒險常要面對未知,你是興奮成分多,還是害怕的成分居多?


     林:對我而言,未知絕對是恐懼,像跑撒哈拉沙漠,本來預設跑5800 公里,

後來公里數字一直往上加,5900、6200、6500,到最後大家都不想再數下去了,

因為不知身在何處,哪一天才能結束,所以未知是很可怕的。


     不過,冒險跟創業一樣,要事先擬定各種解決方案。

冒險過程通常是人算不如天算,我根本不會想到會有被北極熊攻擊的一天,

天氣冷到帳篷壞掉,在台灣10 分鐘就能縫好,在那縫了一個小時,

因為實在太冷,針會斷掉。可是,當你解決這些事情後,會覺得很有成就感。


     張:所以,在跑馬拉松時,是不能想還有多久到達終點,還是都不要想?


     林:都不要想!不要去想明天以後的事,因為那個就是未知,只設定今天的目標,然後就跑。


     張:這是一個活在當下的方法。我常在想,到底要先想好願景,

然後往目標前進,還是很實際把一個很長的目標分成很多小段,一天一天的過。


     林:冒險可以滿足成就感,當你知道這份成就感還可為人類帶來希望,

它被賦予的生命力更為強大,跑步的意義也油然而生,所以我為水資源而跑。

2007 年,我們橫越整個撒哈拉沙漠。非洲是缺水嚴重的國家,

水污染導致每分鐘有一個小孩子死亡,所以我們跟麥特戴蒙合作拍紀錄片,

用跑步讓大家看到非洲有多麼缺水。在非洲,只要10 萬美元就可以打一口井,

它可以養活一個兩萬人的村落10 年。


     這次八八水災值得我們省思,其實台灣是世界排名第十八位缺水國,

水資源保育在台灣不可懈怠。不只是台灣,人類因為工業發展、

經濟成長等因素,全球的淡水資源在二次世界大戰後銳減超過20%,

我認為巴西在水資源管理的經驗值得台灣借鏡。

張:農業用水占全世界淡水資源70%,在亞洲和非洲的比例更高。

農業關係著糧食,水資源缺乏,食物價格會提高。現在大家最敏感的是油價,

水是接下來的大問題。


     我住在陽明山,每次去洗溫泉時,都會想說,不知道何時就沒有溫泉可以洗。

水資源缺乏是因為人類的經濟發展,當然,3 年前的資本主義社會

還沒有像今天這麼邪惡,邪惡是金融危機後的事。

但是八八水災後讓我開始想,水是不是真的利萬物而不爭?


三個圈 用人文關懷成就自己

     第一個圈是夢想,第二個圈是冒險能力,第三個圈是你的名聲,

可以把前面兩個圈變成賺錢的商業模式。


     林:其實我有研究若水,也會參加CSR 論壇,要怎麼兼顧人文關懷與獲利?


     張:我覺得要有三個圈圈。第一個圈是自己的夢想,比如,

你想讓一流的運動員過著獨立的財務自由,或者擁有完整的人生。

第二個圈是冒險的能力,如管理、標準化能力。很多人問我創業最重要的是什麼?

就是要打死不退,就是Guts!永不放棄。

第三個圈是你的名聲,有自己的品牌,很多人愛唱歌,可是沒辦法當張惠妹。

第三個圈是要把前面兩個圈變成可以賺錢的商業模式,若水也是這樣,

看能否用做生意的方法解決公益的問題。夢想、能力、賺錢的方法有了,

公益、人文關懷就出來了,一成功就變成一個榜樣,不過,商業模式需要幾年時間的調整。


     林:當年,我要走運動員這條路時,沒有人贊成,當我要創業,

大部分的人都勸我不要做,因為會失敗,那些人不是壞意,

他們是用他們的方法來關心你,但感覺自己好像一個人對抗這個世界。


     張:我那時創業也是如此,反對你去追尋夢想的通常是愛你的親朋好友,

我也是後來才慢慢了解這種矛盾的存在。


     當初我老婆也不想我創業,她說我創業後,會沒時間陪她。

我媽媽也不贊成,因為她聽到的大多是失敗例子,她希望我好好工作。

當沒人贊成你,一個人默默在做時,要去想開始沒有人拿槍逼著你,

這是自己選擇的,就要「甘願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rol02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