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校長李嗣涔:人生重要的能力,從家庭開始

  

傅鐘後的台大校長室,擺滿了書,辦公桌旁,一台電子血壓計格外顯眼。

 

四個多月前,五十七歲的李嗣涔在學校主持會議,忽然眩暈中風。

 

他因為練習氣功,過去二十年不曾感冒,也從來不量血壓、不做健康檢查。

 

走過這一關,現在的他時時提醒自己量血壓,好好把握生命,

 

不要有遺憾,「因為人隨時會走。」

  

這種震撼教育,愈來愈多的父母親有刻骨銘心的體驗。

  

幾年前,台灣大學校長李嗣涔念物理系的女兒,有一天告訴他太太:

 

「媽媽,我可不可以延畢一年?」李嗣涔夫婦從來沒想過這個

 

「問題」會發生在自己女兒身上,非常吃驚。女兒和父母關係親密,

 

也沒有叛逆期,突然說要延畢,讓父母很難接受。畢竟,

 

李嗣涔當年念台大電機系時,一心一意要出國念書,趕著畢業,

 

考托福、GRE,「毫無疑惑」。

  

這個震驚,讓李嗣涔不斷反省,「這個世代有太多機會,反而更容易失落。」

 

他觀察到,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麼、又為什麼而活的迷惑,

 

普遍存在於目前的年輕世代。

  

強調生存卻忽略生命

  

李嗣涔因為鑽研氣功和特異功能,很早就對生命哲學產生興趣,

 

他認為,人生有兩套學問,一套是生存學問,一套是生命學問。

 

台灣教育體系過度強調生存,忽略了生命,許多人是碰到人生的關卡,

 

例如,活到四十歲,人生都已定型,才驀然驚覺:

 

「這是我要的人生嗎?我這一生難道就這樣了嗎?」

  

「生存是會改變的,生命是不變的,大學畢業後,

 

還要花十個社會大學的時間,才能對生命問題融會貫通,」

 

李嗣涔提醒,如果能在年輕時期,就建立好生命哲學,或許可以避免很多悔憾。

  

李嗣涔會有這種體認,和他年少時的生命經歷有關。

  

他二十四歲當兵,父親突然過世。「人不見了的感覺,真的很奇怪,」

 

即使過了三十幾年,李嗣涔想起父親,仍然熱淚盈眶。

 

他雖然和父親不那麼親密,但是,沒有機會和父親分享榮耀,

 

沒能及時告訴父親對他的愛,至今還是很懊悔。

 

「人就不見了,你有再多的話,也不能跟他講了,」

 

他聲音激動哽咽,停頓了好幾秒。

  

為了扎根生命哲學,李嗣涔召集其他教授,在台大推動生命教育,

 

先從通識課程強化人生根源的探討,又在去年成立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

 

為高中的生命教育課程編纂教材,並且開設各種工作坊,

 

培訓高中老師成為生命教育種子教師。

  

台大還在校內精挑八名大一新生導師,從去年開始,負責

 

「大學101」的課程,每班只有二十五人,由導師親自到宿舍講授。

 

「什麼是永遠的價值?要怎麼面對自己、面對失敗?」

 

台大生命教育自殺防治小組召集人、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系教授

 

張文亮舉例他上課探討的議題。張文亮的生命教育課,

 

在台大校園成為熱門課程,每學期登記報名人數都超過一千人。

  

挽救奇差的人際關係

  

除了探索生命哲學,台大尤其著重教導人際關係。

  

李嗣涔分析,台大許多學生從小就是資優生,競爭心特別強,

總想和人分出勝負,只關注自己,人際關係很差,也不願意接受任何不同意見。

「覺得自己最厲害,人家不夠格,人我關係奇差無比,」李嗣涔感嘆,

等到他們出了社會,發現有人比自己更厲害,又會掉進另外一個極端,

像從天堂跌到地獄,信心徹底垮掉。

解決之道,是透過生命教育,讓這群眼高於頂的年輕人,

學會關心並服務別人,有同理心。李嗣涔發現,這其實也是在培養

年輕世代的領導氣質,「領導者的生命教育,絕對比生存教育還要重要。」

為此,台大從前幾年開始力推服務學習,鼓勵學生走出校園體驗真實的世界,

首先是到社區的中小學協助清掃校園,現在慢慢走出台灣,

和其他大學的學生合作,遠赴大陸青海幫助偏遠地區小孩學習英文。

在今年的大一新生訓練上,李嗣涔有感而發地說,年輕人都想拯救世界,

卻沒有人願意幫媽媽洗碗。但是,人際關係和同理心是年輕世代最重要的人生能力,

這種能力應該先在家庭培養,從和父母親的友善互動做起,

在互動中培養同理與溝通的習慣,之後,才有能力向外擴散,真正去改善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rol02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