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99年我的第一本書《基金理財的六堂課》初版,十年來一直相當暢銷,且被廣泛引用。

這本書當初設定的目標為「理財及基金投資的大原則」,

經歷這些年來市場變化的考驗,書中所提的觀念及方法大致上仍是正確可行,

希望不致於過度殘害讀者。前些日子當兵時的朋友聚會,

有一個好朋友退伍後就進入一家國際知名律師事務所,

如今已是合夥律師,名利雙收。我半開玩笑說他這些年來賺了很多錢,

他半真半假回了一句:「但是都投資基金賠掉了」,讓我一時啞口。

   千禧年後,投資的世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2000年科技泡沫破滅,

那斯達克指數迄今仍未回到當時高點的一半。

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是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以來最慘重的市場崩盤,

如果不是各國政府下猛藥,金融市場瀕臨解體危機。

在金融海嘯後,「黑天鵝」,亦即極端事件發生機率遠高於傳統統計模型預測的現象,

在學術界及實務界都有廣泛的討論。另一方面,許多投資人發現多年

累積的投資報酬瞬間消失,甚至變成虧損,不禁開始懷疑長期投資是否真的可行。

   這十年來,行為財務的論文出現在頂尖期刊的次數愈來愈多。

傳統的財務學假設人是理性的,會在綜合所有資訊後,

精確計算出最佳決策,並且一絲不苟的執行。行為財務學加入了心理學的研究,

指出投資人在蒐集、判斷資訊的過程有許多陷阱,

此外投資決策不全然追求預期財富的極大,

心理上的成就感或避免後悔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例如投資人常常賺一點小錢就跑,賠了錢死抱不放,

冀望哪一天能翻本。依行為財務學解釋,賺錢是自我能力的肯定,

賺多賺少都是肯定,最好儘早落袋為安;賣出賠錢的股票,

代表承認先前的投資決策是錯的,是自我否定,

所以大部分人寧可用駝鳥政策。拖延、不行動也是不少人的通病。

在金融海嘯中,許多金融機構的高階主管,眼睜睜看著過去價值

億萬的公司股票變成壁紙。我與一些朋友討論為什麼這些

金融菁英竟然將最大部分的財富放在自家公司股票,而不及早分散。

朋友說金融界的主管公事太忙,精疲力竭後對自身的理財投資常抱著消極的態度,

不想再多花時間處理。我太太常埋怨我拖延投資行動,放假時寧可打球、看小說或睡覺。

我告訴她有些金融菁英也一樣懶惰,她說:「也許是,不過你一定是其中佼佼者。」

   除了投資環境的改變及行為財務的進展,想要讓一般投資人分享過去

十年密集與機構投資人接觸的經驗,也是促成我再寫這本《少犯錯,一生都是投資贏家》

的主要原因。因為在國內共同基金及退休基金有深入的參與,

我與國內資產管理專業人士有頻繁的接觸,而國外基金公司或對沖基金、

私募基金有高階主管或基金經理人來台時,也常希望與我見面,

交換對市場的看法。長期與資產管理專業人士交流,

讓我對機構投資人的投資哲學、投資程序乃至於投資績效有深入的了解。

相對的,我也觀察到一般個人投資者,或所謂散戶,

對機構投資人多存有迷思,對自身投資能力及預期報酬有過高的估計,

而且往往低估風險。能讓一般投資人透過這本書,用我的眼睛去看投資世界,

或許可以對以往不熟悉的角落,看得清楚些。

   相對於共同基金,台灣的股票投資人更多,也更能點燃人們的熱情。

選對一支股票,一個漲停板就賺7%,找到一支未來的鴻海、

台積電,小錢也可以創造一輩子吃喝不盡的財富。許多人懷抱夢想

在股海奮力衝殺,少數人如小S的公公住進帝寶,很多人滿手虧損住進套房,

也有人連自住的房子都輸掉了。股票和股票投資人我略有接觸,

但了解不夠深入,我希望能有專家提供讀者股票第一手的投資建議。

畢竟,如果個股投資是許多人的最愛,由內行人的口中,應該可回答不少疑惑。

成志從事證券投資顧問多年,對台灣股票及股市生態瞭若指掌,

兼且聰明好學,個性積極,是共同作者的絕佳人選。成志

也毫不吝惜的把自身多年經驗與讀者分享,雖不能說百分之百正確,

但是他敏銳的眼光,坦率的言語,相信能提供讀者有用的參考。

   相較《基金理財的六堂課》的一字一句,本書許多章節是由我的口述,

採訪整理而成。好的文章如酒,需要時間醞釀,近幾年來我的行程太滿,

文思逐漸枯竭。首先要感謝慕恩,慕恩是台大經研所的高材生,

理論掌握度佳,且能化為有條理的文字,我們花了大半年的時間,

完成書中的理論核心論述。其次要感謝天下文化的宜芳和純禎,

將近四個月密集的採訪,產生出不少有趣的故事及實用的建議。

圖表整理及電腦模擬的部分,感謝雅馨專業與細心的協助。另外也感謝

萬寶投顧的賴暉明整理朱社長與我的對談。理論與實務,基金與股票的對話迸出不少火花。

  投資時風險與報酬是一體的兩面。本書在風險上有較多的著墨,

因為投資報酬低一些,開源節流降低慾望多半能解決問題;

但是貪圖高報酬而招致的大損失,往往嚴重影響個人及家庭的經濟安全。

理財的目的,不應在於極大化變成富人的可能性,而是極小

化變成窮人的可能性。每一個投資人永遠要考慮投資錯誤的時候,

是否承擔得起後果。依據個人的風險承擔能力賺取適當的風險溢酬,

投資而不投機。祝福大家在人生及理財的道路上,平平安安,長長久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rol02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