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面臨沒有退路時,往往能激發最大潛力排除眼前障礙,但管理者面對團隊管理時,卻不能斷絕團隊的退路,必須讓團隊在無後顧之憂下發揮戰力,同時讓自己與團隊在具備安全感的環境中,做出正確判斷與決策。
 
電視製作人詹仁雄能有現在的成績,他認為主要來自不給自己退路,
激發更大且優質的工作能量,解決眼前障礙。詹仁雄在出社會後,
經常讓自己的工作情緒維持在「沒有退路」心態,他認為,人都有惰性,
唯有自己鎖定方向後維持沒有退路的心態,才能讓自己更認真、更按部就班做好每件事。

 

按部就班 歸零後再出發

 

「即使事情很愚蠢,都要把它做好。」這樣的想法,讓他在完成每件

任務後都能把自己歸零,再按部就班地完成下一個步驟,奠定他往後的工作掌控與定性。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創業過程中也有過自斷退路的舉動。

 

戴勝益大學畢業後就在家族產業中擔任副總經理一職,但他決定創業時,

就決定不再向家裡拿錢,原因就是擔心自己在創業時萌生「自己會有退路」的心態,

因此還要求家族企業的總務處主管,將他父親為他保留的公司管理職缺收起來,

根除一切退路,好讓自己在創業時不再三心二意,而是全心投入,

最後成功打造自己的餐飲王國。

 

相較於詹仁雄與戴勝益在心態與實際動作上,以自斷退路來警惕自己不要放鬆,

集山實業創辦人李照禎,則因為被動地失去退路而成功,

但相同的結果都是成功創造自己的事業。

 

適當紓壓 發揮有效戰力

 

李照偵16歲時賣了家裡的一頭牛,換了800元到台北尋找機會,

到了台北後錢被小偷扒走,讓他只能在電料行擔任學徒,

打從上班第一天就沒有退路,但透過自我努力與潛能激發,

隨後自創電料公司並成立國內的飯包餐飲連鎖事業,成為另一種

「被斷退路」而激發潛能,最後衣錦還鄉的代表人物。

 

雖然個人在職涯發展中,透過「自斷」或「被斷」退路而成功的案例非常多,

顯示出個人為了成就事業,斬斷後援心態才能創造成功是有效的激勵方式。

但管理者或企業主,對於企業或團隊,絕對不能以相同法則對之,

因為員工長期處於沒有安全感的工作情緒中,不但無法全力投入工作中,

甚至會因為管理者或企業主的壓迫而做出錯誤的決策,影響企業未來的整體規畫。

 

智冠集團董事長王俊博認為,個人可以因為沒有退路而激發潛能,

但企業主或管理者如果以相同心態要求工作團隊是不恰當的。

他指出,讓團隊在沒有退路下工作,首先會造成團隊壓力過大,

而做出錯誤決策與判斷,因為沒有退路的團隊,經常必須接受

「不擇手段達成任務」的心態與作法,這種作法無關激發團隊潛力,

反而可能讓團隊選擇錯誤的執行方向來達到一時的目標,

最後傷害的是企業或團隊長期的發展,並破壞制度、企業形象與文化。

 

團隊運作 確認執行目標

 

「別讓你的團隊時時刻刻都在『最後一戰』的情緒中,這種不成功便成仁的環境,

會讓員工沒有安全感,沒有人願意在沒有安全感的工作環境中奉獻自己,

誰會願意在不成功就走人這種嚴苛的環境中工作?」王俊博認為,

許多管理者會對員工下「背水一戰」的命令,歷史上的大小戰役中,

只要背水一戰通常都是慘敗,即使僥倖戰勝一場,之後也都不會有太好的戰果。

 

他認為,企業主或管理者,要讓團隊在沒有後顧之憂的環境下發揮戰力,

才是王道,因為一個團隊唯有充分的安全感,工作表現才可能對企業

或單位長期發展有利,企業也才能在正常的環境下朝永續發展之路前進。

 

要激發團隊的潛能,應該是在正常的環境下,否則這種壓力將成為

壓倒員工的最後一根稻草,這也與激發潛能的模式完全不同。

 

【經濟日報/吳嵩浩/2010111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rol02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