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處最新調查指出,國人去年工作產出創新高、企業的人力成本卻創近28年新低,顯示民眾薪水遭嚴重低估。
 

 

國人去年工作產出狀況可觀察「勞動生產力指數」,是將總產量除以總工時,

用來表示國人每小時的工作產量。去年1到11月的勞動生產力指數為124.1,

不僅遠高於前年的106.62,更創下歷年新高。這象徵去年國人每小時的產量創下歷史新高。

 

 

至於企業的人力成本則可以「單位產出勞動成本指數」代表,

是將總薪資除以總產量,表示每生產一單位商品所須支付的勞動成本。

去年前11月的單位產出勞動成本指數為80.47,改寫自民國73年以來新低。

 

也就是說,企業去年的人力成本創28年以來新低。

 

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表示,綜合兩項指標的意義是,國內勞工

「物美價廉」,產出多、待遇低,薪水有「刻意被壓低」之嫌。

 

成之約分析,雖然生產力上升的原因很多,例如機器自動化大量取代人力,

進而提高生產效率。但勞工絕對也有貢獻,不管是付出體力或智慧,

但企業因為生產力提高後所增加的利潤,卻沒有分配給勞工。

 

他強調,綜合這兩項指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民眾會認為經濟是「無感復甦」。

因為薪水多年來刻意被壓低,台灣勞工並沒有享受到經濟成長或企業獲利的果實。

 

若是觀察國人實際薪資情況,去年1到11月,上班族每月平均薪資為4萬4433元,

雖然比前年同期增加近2000元,但仍比金融海嘯之前低了216元。

 

如果扣除物價因素,事實上,去年前11月的實質平均薪資為4萬2141元,

倒退回到民國87年(12年前)的水準。

 

主計處第四局副局長劉天賜說,有關加薪一事,「應該可以期待今年」,

因為企業去年獲利明顯增加,但尚未反映到員工身上,多半會遞延到今年才加薪。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報導/2011013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rol02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