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文憑主義和「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傳統思惟,讓歷任政府將「無限制」

增加大學院校當成德政;然而少子化趨勢,卻讓高達四二%的大學可能因招生不足而經營困難。

沒有學生的學校,因教育部不願當關閉大學的壞人,只能繼續苟活,然而因為各項資源不足,

卻已經毫無生機。你的孩子,讀的也是在生死線上掙扎的大學嗎?

這個數字叫人心驚:台灣的大學在學人數未達六千人、無法損益兩平、

可能面臨倒閉危機的高達四二%。也就是說,現有一六三所大學中,

幾乎有一半是苦撐待變,在生死線前掙扎、徘徊著。

三十五萬位置搶十五萬學生 私立大學即將倒光光?

這不是危言聳聽。依據政府統計數據,大學入學人數約略等於出生人口數乘上○.七五。

過去十多年來,入學人數逐年呈現下滑趨勢,大學數量卻與日俱增。

目前,台灣各大學院校錄取名額共約三十五萬,實際註冊約三十萬人。

高等教育遭受第一波「少子化」強烈衝擊,將出現在二○一六年,

屆時將有十萬個學生缺額,讓已經營得很辛苦的私校「剉咧等」。

而到二○二三年,考大學的學生更將只剩下十五萬人,若大學數目不減,

「大學生缺口」高達二十萬個。

「私校經營有一定的門檻,不符經濟規模的、學生人數在五千人以下的學校會虧損,」

私立開南大學校長高安邦說,他心目中私校的最適規模是一萬五千人。

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也認為,學校收入來源主要是學費加上教育部補助,

果學生人數在五千人以下的學校,很難生存。

真理大學宗教系主任蔡維民更進一步計算,「學生人數六千人收支可以打平,

八千人可以開始有盈餘。」

如果保守地把六千人當作是大學生存的門檻,那麼攤開去年全國一六三所

大學學生人數統計表,不分公私立,人數在六千人以下的比重高達四成二。

對此,多位在私校任職的教授更憂心忡忡指出,這股倒風可看出趨勢:

「東倒西歪」,「由南向北」,「先技職體系後高教體系」,最後就「天下為公」,

公立大學獨強。看來,前一陣子譁然四起的「大學倒一半」,

已經快要不是魔咒了,若不採取任何有效作為,可能會一語成讖!

技院、專科、高職 統統變大學 「擴大窄門」讓市場供需失衡

但大學數量「供過於求」的情況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除了舉世皆然的少子化趨勢作祟,讓台灣以每年約略減少一萬多名學生的速度流失生源,

「需求減少」外,更重要的是「供給增加」。

立法院教育委員會立委管碧玲指出,早年只有國民黨黨國大老可以興學,

後來政府因為教育經費不足,引進私人企業資金挹注,並在一九九一年全面開放私人興學,

讓「大學學籍普遍化」成為高等教育重要政策,是造成現在大學數量過多的根源。

以真理大學為例,前身是淡水工商管理學院(原來的淡專),

九六年購買了台南麻豆第二校區,為的就是希望能開設新系所,

加教學、研究、活動空間,以符合升格為大學的要件。當時,

很多都會型、專科、技職學校為了順利升格,紛紛往中南部購置第二校區。

一波,十年之間台灣的大學家數多了近三十家,宗教團體、企業、

治人物都在興學,還有一些專科技職學校也為垂直整合開辦新大學。

後來,民進黨政府為落實阿扁拉近城鄉教育差距的「一縣一大學」政見,又陸續開放升格,

再多十幾家科技大學,最後終於搞成遍地開花、大學錄取率幾乎百分百的地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rol02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