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平的,讓你看到經濟全球化的優勢,
本書卻要告訴你,隱藏在全球化底下,一場人人躲不掉的危機。
本書接續佛里曼(Tom Friedman)所寫的《世界是平的》,
帶領讀者跟著圈內人腳步走訪中央銀行總裁、財政部長甚至閣揆的辦公室。
史密克透露當今危險的金融風暴是怎麼來的——
以及為何次貸危機只是一項徵兆,未來還可能有更災難性的麻煩發生。
他努力想解答每個人心中的兩項疑問:在今天動盪的經濟中,
情況究竟會糟到什麼地步?我們又該如何因應?
新書內容搶先看:
日本失落的十年為何無法翻轉?
我要說明負債的經濟體有何缺點;當金融泡沫破裂、
物價水準降得太低、中央銀行無力回天時,將會發生什麼情況。
我會解釋日本如何從一九八○年代末期貨幣極度強勢、
價格飆漲的泡沫經濟,淪落到一九九○年代通貨緊縮的弱勢經濟,
還被形容是「失落的十年」。我還會指出美國搞不好也會跌跌撞撞掉進自己的失落十年。
日本主婦是重量級金融玩家
在二十一世紀的經濟中,日本主婦發現自己正站在制高點上──真令人難以置信。
聰明的日本主婦在日本和世界金融體系中居然變成重量級玩家,
而一開始日本的財經界對自家門前的這股強大金融實力竟然毫無所知。
以下就是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
遠遠看,日本經濟擁有實力強大和成熟穩健的形象。
他們有三十五到四十家財力雄厚的世界級多國企業,
包括豐田、三菱、佳能等等,足以和世界上任何大公司平起平坐的競爭。
這些大公司利用日本的低利率和相對弱勢的貨幣,
持續把公司再造得越來越有效率和競爭力,今天他們精簡組織、
不斷成長,從外銷產品中賺到龐大的利潤。
日本的超大企業代表了日本股市掛牌企業中的半數,表面上看來,情勢一片大好。
可是這幅景象有一分真實,卻有兩分虛假。
儘管股票市場中半數個股屬於極為成功的超大型企業,
因此造就強勁的股市,然而股市本身只反映了日本百分之十的實質經濟,
其餘遭到忽視的百分之九十並未反映在股票市值中,根本沒有什麼成長,
當前日本經濟處在一九九七年名目成長率高點之下,從那一年至今,
歐元區經濟體已經成長百分之五十以上,美國經濟則成長了百分之七十,
難怪現在日本的階級戰爭和對收入分配不均的憎恨都開始升高了。
日本泡沫經濟的發展始末
著名的「泡沫經濟」變成了核心事件,包括股票和房地產在內的資產價格飆翻了天,
房地產繁榮的原因之一是,這段期間內日本銀行輕率的貸款融資商業不動產
和商業土地,核准貸款金額之高前所未聞。其實近幾年美國銀行融資
給大批不夠格的次級貸款借款人,簡直就是當年日本銀行的翻版,
處在泡沫時期,人人都對自己說:「這絕對不是泡沫,這次情況跟以前大不相同。
龐大的日本泡沫還是破了,和所有泡沫同樣的下場。(中國泡沫,快現形吧!)
泡沫為什麼會破?部分原因是不理性過了頭的市場一旦跨越激情,
理性凌駕虛假的幸福感時,市場走勢就會驟然反轉。
然而泡沫破裂的另一個原因是人為錯誤,
本書從頭到尾都在警告原本立意良善的政策可能造成負面的後果,
過去二十年來日本官員正好是最佳的錯誤示範。
「廣場協定」簽署後日圓開始升值,日本央行的官員想要緩和
強勢日圓對於國內出口廠商的衝擊,拉抬其全球競爭力,
連續五次調低短天期利率,其實當時他們應該讓越來越強勢的日圓逼迫經濟重組,
如此一來將可持續全球競爭力量。但是他們沒有這樣做,
到一九八七年二月時,央行把短天期利率(法定貼現率)降到百分之二點五,
到了一九八九年底,日本央行明白他們做錯了,
因為經濟泡沫每個月都脹得更大,央行官員於是反其道而行提高短天期利率,
很快就把利息升高到百分之六。為了控制飆升的不動產價格,
政府推行新的土地持有稅,並限制銀行的不動產貸款。
日本經濟和金融體系在這串忽鬆忽緊的情況中直線下墜,更重要的是,
新的就業機會完全停擺,薪資下滑,消費也一蹶不振,
本來就已經疲軟的公司獲利更是欲振乏力。
後來東京圈內人稱一九九○年代的日本是「失落的十年」,很多日本人對未來喪失信心。
日本掉進通貨緊縮的漩渦
最糟的是,日本經濟不像大部分經濟體一樣經歷溫和、
漸漸升溫的通貨膨脹,而是掉進通貨緊縮的漩渦,物價跌得比谷底更低,
結果大部分的國內需求都瓦解了,畢竟,如果你預期價格還會重挫,
何苦現在去買房子或大型家電呢?
在這段危機期間,日本央行官員一錯再錯,嘗試對付下滑的物價,
他們降低短天期利率,可是降得太少又太慢了,
這讓中央銀行遠遠落在彎曲路徑之後,向下追趕通貨緊縮的螺旋,
卻永遠遲一步,這個失敗的政策真是錯得令人嘆為觀止。
在這段「失落的十年」中,政府又犯了另一個錯,
由於經濟筆直下滑導致一大堆借貸人無力償還債務,
而政府並沒有採取足夠的積極作為,迫使銀行解決違約貸款問題
(意思就是借貸人其實已經倒閉或即將倒閉了),銀行體系為之癱瘓,
資產負債表上淨是違約貸款案,至於新的貸款幾乎完全停擺。
日本經驗中有個關鍵點,值得當前美國和世界各國的政府引以為鑒:
從那個時點開始,暫時性的刺激方案實際上已經無法影響物價水準,
經濟學家稱這種現象為「流動性陷阱」,因為利率低到債券和現金根本沒什麼兩樣,
所以中央銀行無法藉由購買債券來擴張流動性,
只能用一項資產交換根本沒有兩樣的另一項資產。
日本主婦積極上網投資外幣
二十一世紀初,備感挫折的主婦(或一家之長)受夠了經濟疲弱不振,
尤其是存款投資報酬微不足道令她們極為不滿。從二○○○年初起,
家庭主婦把金融大事攬在自己身上,開始搜尋更高的儲蓄報酬率,
她們發現外國公債和其他海外投資會帶來更多收益,聽起來很不可思議,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家庭主婦一夕間成為全球外匯交易市場裡
最大的幕後推手之一,她們集體控制了日本大部分家庭儲蓄,
在選購較高收益外國債券方面也精明過人。
最有趣的一點可能是,家庭主婦在投資時通常不透過日本大型金融仲介機構,
反而有越來越多人直接在網路上投資。
相關數字十分驚人:日本目前的金融資產,
有四分之三掌握在靠存款收益維生的銀髮族手裡;
日本家庭的總流動金融資產大約是一千兩百兆日圓,
折合十一兆美元,其中過半數是存款帳戶和其它金融工具。
這可是一筆大錢,只要把家庭流動金額的百分之一拿出來,
就足以讓這些家庭主婦成為全球外匯交易市場中最大的玩家,
如果家庭主婦動用其中的百分之二採取集體行動,
更足以一舉擊垮全球金融市場。可以確定的是,
這些家庭主婦幾乎全靠自我教育,轉眼間就發展出了不得的電腦操作技能。
聯合新聞網/文、圖節錄自商周出版《世界是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