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什麼人玩什麼鳥。一個家庭想選什麼
投資工具,必須搭配本身的財力條件及投資習
性,也就是說,要先看你有多少財力,能承受
多少風險,再進一步選擇適合的理財工具。
金融商品已有朝國際化發展的趨勢,國內的投
資工具琳瑯滿目,當你走進便利商店,拿起一
份報紙打開財經版,或是隨手拿起一本財經雜
誌,都可找得到各式各樣的基金、保險、產業投資、外匯交易等投資工具。
碰得到:合法、資訊易得 看得懂:不買不懂的商品
而不同的工具背後也代表著不同的風險及報酬率,如果不做功課,
便貿然投入,可要交出不少學費。許多沒做足功課的投資人,往往在股市、
期貨中傷痕累累,因此,要進行理財之前,就要先選擇好理財的武器。
如何挑選適合自己或家庭理財工具,主要有六大原則,這六大原則 是:
碰得到、看得懂、買得起、藏得住、賣得掉、睡得著。
1.「碰得到」
所謂「碰得到」,主要是指你所選的理財工具,必須能夠知道它的來源出處,
包括這項工具的合法性,以及資訊是否容易取得。
當這項理財工具是實體的,例如:不動產、黃金、珠寶等,
那就要有合理的鑑價報價機制;如果理財工具是非實體的,
例如:基金、股票等,就要看這些工具是否為合法登記,
有無正當監督機制,這樣萬一產生糾紛,才不會求助無門或鞭長莫及!
坊間常有部分境外基金、保單透過地下仲介推銷,但是其註冊地
往往是在避稅天堂或一些不見經傳的地區,一旦發生糾紛,就相當麻煩。
2.「看得懂」
這個原則是投資理財非常重要的概念,也就是說,
你在投資前必須要清楚知道自己買的是什麼東西,
最好只投資你自己能力範圍內的工具,或者能透過收集資訊來學習了解的商品。
至於那些複雜度高的投資商品,不見得適合每個人。
例如:在金融風暴期間,不少投資人買了連動債,在發生虧損後,
有些投資人連自己買的是什麼金融商品也不清楚,就虧了大筆資金。
不僅在台灣,就連在香港、新加坡等地,連動債的風暴也造成
相當大的抗議潮和困擾,因此,投資人最好是買自己能了解的商品,
就算虧損也知道為什麼會虧錢,對於那些複雜、且自己又看不懂的商品,
最好的辦法就是:敬而遠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