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尋覓覓地,終於找到了屬於我的讀書會。
有一次,我接受了號稱「一輩子的朋友讀書會」之邀演講。
成員都是女性,她們在原有職場上也都是發光發亮的人。
這一群四、五年級生,在各自的生命歷程中,對於人生體悟皆有所得。
雖然偶爾仍需擔負家庭及事業的責任,但長期處在覺知環境�媢L生活,
就像羅馬哲學家希賽羅所言:「朋友就像陽光一樣。」
大夥兒深覺結交益友的重要,十五年前成立這個讀書會。
多年以前,我也在台灣倡導重讀古經典活動,邀請名師主講
一系列的中國經典課程,提供一道心靈養料,讓生命滿是壓力的朋友,
能一起藉著智者之言重修人生課題,當然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自己。
《論語》是我們研讀的第一部書。我們這一班,可說是回到了舊時代,
先是一字一句地朗讀,爾後教授才又逐字逐句地解釋,配合當代潮流的思想,
並融入現在社會的價值觀,重新解讀了《論語》的生活哲學。
此後,不知孔子是我的老友,抑或我是他的好友,我們朝夕相處,
不但成為知己,他更成為我生命的導師。
孔子說:「交朋友要注意三個原則:一是,志趣要相投;
二是,要真誠以待;最後要在友群當中,找到言行恰當的朋友互相來往。」
台灣讀書會風氣之盛,是非常好的現象,但年紀處在半百之後的人,
單憑閱讀一本書的心得分享,似乎不能滿足心底那一份,
總是少一點兒什麼的渴望。自從認識「一輩子的朋友讀書會」以後,
我愛上這�堛漲身�,當然我也受邀加入行列。
我們的讀書會,是從閱讀天地的知識開始,也親臨美術館
探討各項藝術發展的哲學,也與專人研究經典文學、人生哲學;
更走訪世界了解各地風土人情,偶爾體驗宗教情懷並對社會付出關懷。
感動每一次的課程內容,都是陪伴我攀登心靈高峰的良機。我們充分體驗了生活美學。
這一次,大夥兒到了「山芙蓉山莊」,主人翁姐是台灣著名的綠手指,
也是讀書會的成員之一。走進英國風格的花園�堙A主人將各式花草的特性歸類,
明暗對比的色塊隨機錯落,不同層次的光與影,展現植物的各種姿容。
這一堂課我們讀了〈草花的配置應用與園藝常見的問題〉,
翁姐認真地寫了講義,優雅地娓娓道來,說明天象與植物的關係,
教大家如何觀察花草的需求,才不致溺愛或缺少關注而「草屍遍野」。
原來天地的知識如此浩瀚。聽及此,這一切不就像陪伴孩子
成長應有的態度一樣嗎?原來向大自然學習的道理在此。
我曾在拙作〈誰才是生活家?〉引用培根一句話:「
天生的才幹如同天生的植物一樣,需要靠學習來修剪。」花園的主人,
因為用心學習觀察周邊事物,而創造了精精斑斕的生命內涵,
她的分享給了我許多啟發。於是返家之後,便勇敢地在南方窗口
栽種了迷人的孔雀木。因為新的學習認知,才能帶來創新的勇氣與生活內容。
暑期剛結束,新學期新規畫。孩子的未來,需要靠教養者的不斷學習,
來修剪他們不成熟的枝葉。請多以不同的生活角度,來培養孩子不同的能力。
請將生活美學的計畫,加入孩子的作息表�堙C增添多樣的興趣,培養各式的生活內涵,
以便豐富他們的未來,將可以與我們一樣,在未來找尋到一輩子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