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近期發表十年後想像生活新藍圖,
提出「CHANGE」趨勢,IEK主任蘇孟宗表示,所謂的「CHANGE」
包含兩大策略與四大產業,兩大策略為「亞洲動力」(Asia Power)與「全球典範」
(Global Model)。此外,四項產業,IEK推估在2020年全球產值上兆,
國內產值突破千億,分別是:雲端商機(Cloud Computing),
健康照護產業(Health),新能源(New Engergy)與電動車(EV)。
此六項關鍵,將是未來十年左右台灣產業轉型改變的力量。
明年台灣產業轉型
蘇孟宗表示,牽動全球的金融海嘯與哥本哈根會議的舉行,
引動世界經濟版圖與產業趨勢發展,明年是台灣產業轉型發展最關鍵的時刻。
未來十年,台灣要向全球輸出的不只是軟實力的文化經濟,
更將是台灣以先進生活場域之姿,為商品進軍亞洲市場前提供在地經驗值,
成為世界進軍亞洲市場的最佳布局策略。
IEK認為未來十年,全球經濟競爭不再是以國家為單位,
而是一千萬人規模的都會競爭。2010年縣市合併後,
台灣北中南三大都會區的成形,將讓台灣在新經濟版圖中更具競爭優勢,
以三大都會區所擁有的生活環境與條件實現先導實驗場(Living Lab)的服務模式,
足以擔任世界企業進軍亞洲前商品與商業模式的前哨戰。
四大趨勢產業崛起
蘇孟宗認為,台灣要成為亞洲先導實驗場需要具備幾項要件:
一,需要善用台灣既有完善的基礎建設與供應鏈,
尋求和國際大廠共同參與大型實驗計畫;二是發掘創新的商業化經營模式,
創造專業的先導實驗場經營管理,使台灣成為全球人才最嚮往之工作環境,
吸引全球人才到此發展,使台灣成為具國際競爭力之大都會,
成為孕育創新經營模式之市場跳板。
此外,哥本哈根會議的舉行,更代表全人類對環境,
氣候與生存議題的重視性。未來,人們將更重視生活品質與環境,
因此與生活環境結合的輕工業如綠能產業(新能源與電動車)、
健康產業、科技服務業將格外受到重視。因此,投注資源在電動車、
新能源、健康照護與雲端應用等產業發展上已是不容忽視的趨勢,
但是,台灣要研發的不僅僅是技術,更應該重視的是創新服務模式的建立。
全球雲端商機將破5兆
例如,隨著雲端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雲式資料中心與雲式平台
等服務架構的建置更形重要,據統計,2015年為止,
全球雲端運算的應用服務市場將達1600億美元(約新台幣5兆800億元),
以台灣在ICT技術的實力,自是不容於此科技服務趨勢中缺席,
例如逐步建置中的雲端醫療資訊管理與雲端健康服務,
2020年台灣產值達到1195億,將為台灣業界帶來新商機。
【2009/12/21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