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失業率飆高,到底誰是主要「長期失業者」? 答案不是大家認為就業最弱勢的「中高齡勞工」,而是年輕人。勞委會分析主計處資料,意外發現「長期失業者」中,竟以20-34歲年輕人占最大宗,占近半數 (49.5%),真正中高齡只有二成七,而且大專院校以上更占四成 。
 
勞委會分析「長期失業勞工」,意外發現很多年輕人才是長期失業人口大宗,打破傳統認為「中高齡勞工」最可能長期失業印象。記者徐兆玄/攝影
勞委會認為此一現象與年輕人教育程度提高,因為無後顧之憂,對工作條件要求較高,不願屈就有關。其次,少子化趨勢下,家庭過度保護獨子,也可能造成年輕人習慣依賴家庭有關,有些社會潮流觀察專家甚至將此類年輕人稱為「啃老族」,就是長期仰賴父母提供經濟資助,不願投入就業市場。

 

勞委會更發現,失業率愈低,長期失業人口反而增加,顯示就業態度較就業機會更重要。例如,去年8月失業率最高峰6.13%,當時長期失業人口為10.5萬人,今年1月失業率雖然降到5.68%,但是長期失業人口卻反而增加到11.5萬人,可見失業率攀高,不一定會造成長期失業人口增加,影響就業與否問題,恐怕在於就業動機。

 

勞委會今年鎖定「中高齡」及「長期失業者」為協助就業主要對象,為了了解「長期失業者」族群,勞委會進一步分析主計處「失業周期53周以上」對象時,發現以今年1月為例,失業周期53周以上11.5萬人中,20-34歲族群就占5.7萬人,比率為49.5%,若加計34-39歲,則40歲以下族群就占六成二。若以45歲中高齡勞工為基準,則七成三都是中高齡以下勞工,也就是說,「長期失業者」中,真正中高齡只占二成七。

 

若以教育程度觀察,11.5萬名長期失業勞工中,大專以上占4.8萬人,

約41.7%,符合目前學歷愈高,失業率愈高的趨勢。

 

勞委會認為,台灣近幾年大學教育普及化後,難免造成很多大學生對工作更為挑剔,

加上年輕人沒有家庭經濟負擔,就業急迫性不若中高齡強,

尤其是少子化家庭,父母多半不會強迫子女出外工作,久而久之,

很多年輕人就淪為「長期失業人口」。最後就是目前學校所學與職場連結不夠,

年輕人無法學以致用。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報導/2010022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arol0213 的頭像
    carol0213

    對自己的過去,一笑置之;對於現在,笑容可掬;對於未來,請微笑以待。

    carol02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