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主管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卻也是操心的開始,不但要達成上級交付的任務,
還要帶領部屬有效率地工作。這種情形,最常發生在中階主管身上。
中階主管必須具備的能力很多,像專業能力、溝通能力等,
但更重要的是必須體認和熟悉自己應該扮演的角色:
連結高層和基層彼此不同的想法,化解價值觀差異,並創造溝通機會。
由於公司經營者和第一線人員負責的任務大不相同,所以中階管理者須設法
將領導者的願景,轉化成可實行的計畫,再交由部屬付諸行動。
這個「承上啟下」的角色,正是中階主管最大的考驗,
因為中階主管的績效優劣,除了自身的專業能力之外,
最主要是取決於旗下部屬的工作成效,而管理高層也會以此做為評斷
中階主管管理能力的標準。為了贏得部屬的心,帶領他們合力
達成公司的目標,主管不妨培養以下4項技巧:
1.營造坦誠文化,讓部屬敢說真話:組織很常發生報喜不報憂的情形,
許多像是應收帳款還未收回或客戶跑單之類的壞消息,
部屬有時會選擇隱匿不報,這對公司絕對有害無益。
為營造坦誠的企業文化,主管在碰到問題時,應和部屬一起面對,
而非一味怪罪,如此才能取得員工的信任,也才能在碰到壞消息時,
及早被告知,即時採取適當的解決方式。
2.部屬表現好壞,都要給予評價:對於績效良好的員工,
應公開給予讚美,一方面表達謝意,另一方面也要讓員工
了解目前的努力方向是正確的。對待表現欠佳的員工,
則應在確實了解問題之後,於私下場合責備並提供指導。
主管若是對於員工的表現漠不關心,部屬不但無法
了解主管的想法,也可能會在工作上草率應付。
3.「重視」、而非「監視」部屬:所謂「走動式管理」,
是為了讓主管可以從現場工作中,掌握及了解第一手資訊。
然而,許多主管接觸基層職員的目的,卻是為了監控部屬的工作進度,
連瑣碎的雜事也不放過,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主管一旦將任務交派給部屬,就應該信任員工的能力,
放手讓他們盡情發揮,才能創造最大的功效。
4.引導部屬自己找答案:部屬遇到問題時,在條件許可下,
主管未必要馬上提供協助,反倒可以透過提問,試著讓對方自行找尋解決方案,
如此將有助於激發員工潛能,提升員工的信心。在這種時候,
主管應以聆聽取代表達,以提問取代建議,創造一個互相的學習成長空間。 (經理人月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