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在一次朋友聚會中,藉著酒意,吳寶春豪氣地宣示自己的人生目標:

「我要成為麵包界的傳奇。」如今他不但實現了這個夢想,

也擦亮了「台灣」這兩個字。從小家境貧困,不知「美味」為何物的他,

國中畢業十六歲就從屏東離家北上當學徒,卻在麵包師傅的路上不斷遭遇挫折,

但憑著「一定要成功」的信念和不輟的努力學習,吳寶春為自己、

為母親、也為台灣,成為「世界麵包大師」第一人

每三年一次在法國巴黎烘焙展覽會舉行的「樂斯福盃麵包比賽」

(Coupe Louis Lesaffre),被稱為「世界盃麵包大賽」,

也被當作是「烘焙界的奧林匹克」。能在這比賽中獲得肯定,

被視為無上榮耀。來自台灣、四十一歲的麵包師傅吳寶春,為自己、也替台灣拿下世界冠軍。

樂斯福盃麵包賽於二○一○年三月,舉辦首屆以個人參賽的世界麵包大師賽

(Mast-ers de la Boulangerie),分麵包、甜麵包、藝術麵包三組比賽。

在這三組當中,最受矚目的是「麵包」組賽事。

因為它代表了流傳三千多年的歐式麵包正統,

奪冠者將成為麵包界的王者,站上烘焙世界的頂端。

吳寶春籤運不錯,抽到最後一名出賽。前面日本選手雖出了小差錯,

但法國選手表現很穩健。吳寶春的烤箱有點小問題,

但他很沉著,即使主辦單位準備的原料有狀況,他也能輕鬆化解。

他的動作簡潔而流暢,像一場優雅的芭蕾舞表演。

當他將成品呈交裁判評分時,越南籍裁判伸手拈起法國麵包品嘗,

並對他豎起大拇指。吳寶春事後說:「看到裁判的表情時,我就知道贏了!」

不但法國麵包受到讚賞,他以埔里的有機玫瑰、彰化的玉荷包荔枝乾、

原住民小米酒與荔枝酒製作的「國家特色麵包」——

米釀荔香麵包更大受讚賞,尤其當他說放入玫瑰的靈感來自於

「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評審更頻頻稱他是「詩人」。

當裁判宣布成績:「麵包組的冠軍,吳寶春。」現場觀眾熱烈歡呼,

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小國旗滿場飛舞,國旗歌的音樂響起。

此情此景,吳寶春的眼眶溼了。在接受越洋訪問時,他說:

「我是帶著挑戰夢想而來,而我也擦亮了『台灣』這兩個字。

不忍母親獨力持家
帶五十元到台北從學徒幹起

一個國中畢業、小小的麵包師傅能做到這個地步,不是傳奇是什麼?

吳寶春生長在屏東內埔鄉下,一家十口人,住在一間又小又破的茅草屋裡,

靠父母打零工維生。小時候,他每天最關心的事,

除了玩,就是配飯的菜,因為媽媽做工無法回家作菜,

往往只是煮了一鍋飯放在桌上,讓他們自己張羅下飯的菜。

吳寶春不愛讀書,痛恨學校。父母是文盲,兄姊讀完國小、

國中後就去當學徒或嫁人,沒有人告訴他讀書要幹什麼。

看不懂注音符號,認識的字又少,他上課幾乎都在發呆,

或被罰站上課。體罰更是家常便飯,不過他寧願被打也不想讀書,

永遠是班上的最後一名。升上國中,情況未見好轉,

到畢業時二十六個英文字母還不會,認識的國字不到五百字,

連看報都有困難。不過他不在乎,心想,「反正以後要去做學徒,念書有什麼用?」

十二歲時,嗜酒的父親去世,生活重擔全落在母親單薄的肩膀上。

吳寶春常常偷偷跑到媽媽打零工的地方探視,但愛莫能助。

他不想升學,只想早點出社會賺錢。吳寶春羨慕廚師翻鍋的帥氣,

本來想學廚,但在同學陳大吉的邀約下,他答應到麵包店當學徒。

國中畢業,帶了簡單的行李,搋著五十元,最遠只到過屏東市的吳寶春,來到台北。

在火車上,他對自己許下心願:「我一定要努力,出人頭地,不要讓媽媽那麼辛苦!」

學徒第一天,師父讓他去秤一百兩的糖,因看不懂秤,

只好一格一格去數秤上的刻度,被面惡心善的師父大罵:

「你是白癡哦!」第二天,比小學生還瘦小的他站在沙拉油桶上,

要將烤好的土司拿出來時,裝著土司的烤模從烤盤上滑下來,

炙熱的金屬模具像刀子劃過手腕,在手上留下一道殘留至今的傷疤。

他用身體的傷痕學到了烘焙的第一堂課。

在當兵前,他待過三、四十家大小規模各異的麵包店。

他認真學習,有問題就問,但令他困惑的是:做麵包該遵循的標準為何?

然而,注重「感覺」和「經驗」的傳統麵包師傅卻叫他「閉嘴」、

「專心照做就好」。(詳見342期財訊雙週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rol02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