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專員常用的行銷話術、推薦商品、獲利數字,背後通常隱藏著

理財專員不會主動說明的陷阱,這些正是影響你的投資結果的關鍵,

在投資之前,請務必透徹了解陷阱,才能確保你的投資不會出狀況。

不是只有小銀行才會賣你有害的商品,大大有名,

甚至國際知名的銀行,也會賣爛商品給投資人。

今年六月初,有兩名英國銀行職員向《泰晤士報》揭露銀行界的各種不良營銷手法,

被指名的都是國際上非常知名的銀行,這些不良的營銷手法包括:

要求員工推銷價格過高,或風險過大的投資產品,以及用紅利鼓勵

員工快速打發上門訴怨的客戶。銷售不達標準額度,

員工不但紅利泡湯,還可能吃上紀律處分…。

事實上,銀行無分大小,銷售上大多數是以「佣金高低」為主,

而銀行和一般人打交道的第一先鋒──理財專員就是以此為主要收入。

所以,投資人買什麼並不重要,有沒有常常買?

是不是買佣金最高的商品,才是理財專員關注的。

和你交手的的理專到底說幾分實話?究竟隱瞞了哪些資訊?可以換理專嗎?

你是不是已經成了冤大頭?先看本書再和理專接洽吧!


除了行銷話術充滿陷阱,理財專員經常向客戶推薦的商品,

也隱藏著未告知的風險,甚至給你的獲利數字,都是有條件設定的,

投資人如果不懂得詢問、弄不清關鍵之所在,那麼投資金額有去無回,是可以想見的。

為了讓投資更有保障,在和解理財專員交手之前,有必要先了解隱藏在銷售背後的真相和實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rol02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