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人敢於挑戰社會主流價值、敢於be different、敢於走上較不安全的路、敢於走出自己的特色和味道。
許多年輕人常會問什麼是成功之道?這沒有答案,最好的大師了不起告訴你如何避免失敗。在經過一段的思考後,
我豁然開竅了,我可以分享什麼可以成功,那就是「成功就是走一般人不願意走的路」,而不是「避免重蹈覆轍」。
在許多企業裡有導師制度的建置,目的是讓老鳥幫助新鳥或是菜鳥,他們常用的方法是「教導」,常用的語調是「你應該⋯⋯」。
可是走在人生道路上,我們沒有辦法複製他人過去成功的經驗,成功的定義不再是「考100分」或是「比賽拿第1名」,
以前的一些觀念可能都必須再接受檢驗,比如說「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賽,不是跑百米)、
「努力就會成功」(先用心,再用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行行出狀元,不一定要有大學文憑)。
我看到企業招人的方法也在大大改變,看履歷表時每個人似乎都非常的「優秀」,但如何找到那些「對的人才」呢?
相對的,這些人才也在面試和找尋「對的企業」。
問自己:這是我要的嗎?
社會的價值觀是一個無形的枷鎖,它要求我們在「框架內思考」,走在這條大道上面對競爭,大家比上班的企業名號、
抬頭和薪資,而不敢問「你幸福快樂嗎?」,這是你要的工作嗎?
我聽到許多企業主管感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是現在的你嗎?這也使我想到一位教練學員,
他26歲剛在美國拿到一流大學的醫學博士時,告訴我的第一句話是:「陳老師,幫助我離開這個實驗室,這裡不是我的家。」
他非常優秀,但是實驗室不是他要的,他不甘心就此過一生。
成功的人就是敢於挑戰社會的主流價值,能夠敢於「be dierent」的人,敢於離開「社會大道」而走上
「較不安全」的路、少人走的路或是失敗者不願意走的路,敢於走出有「自己的獨特特色和味道」的道路。
前面說的那位年輕博士,他目前努力要成為一位智慧財產權律師,這是他的優勢(知識、學習)、熱情和立志的焦點,
這也是產業發展未來的關鍵能力,他有好的機會成功。
以前我也有一位部屬,每次交付一個新的任務給他時,他都會先問「會增加多少薪水?」10 年後,他還是停留在原地,
他有能力,但是還少了「對工作的熱情和主動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