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升息之前,資金行情的基調仍然不變! 近期美元指數一度反彈,引發國際股市短線回檔, 台股順勢回測季線支撐,這不過是資金行情激烈震盪特性的顯現, 賣掉股票之後,錢還是不知道該擺在哪裡?央行正在降溫豪宅與非自用住宅, 地產的報酬率相對受限,今年有賺錢明年可以配發現金股息的績優股, 應是不錯的選項。台股已量縮價穩,又是積極性買盤再度搜尋獵物進場的機會點。 業績是永遠不會褪色的炒作題材,本期先探特別從財報中挑選出十五檔季報尖兵, 供忠實讀者佈局時參考。 跳空缺口宜速回補 資金行情中,震盪原本就較為劇烈,漲幅過大、上漲時間過久, 一有利空雜音就容易短線回檔,但是回檔之後,又是佈局機會點。 九八五九切九三○九的中長期下降壓力線,目前約在八○五○點, 仍持續下降中,之前指數在七七○○點附近,只要美股大漲次日, 台股一開高就湧現大賣壓,就是在反應此中長期壓力線的反壓, 因此台股短線的回檔,拉大與此壓力線的距離,反而是擴大多頭的可操作空間。 日線KD剛剛從低檔交叉向上,若能維持一○○○到一四○○億元量能, 將有利於短線反彈,七五三三到七四二六點的跳空缺口宜速回補, 倘若一週內未能回補,則需提防技術面的失望性長黑出現。 VIX解除警報 波動指標VIX一般是以三○為警戒線,近期一度從二二上漲到三○.八, 短線又回檔到二七,美元反彈到七六.八點碰到下降中的季線反壓, 也回檔到七五.八,短線氣氛似有解除警報的味道。美國第三季GDP三.五%, 不但高於市場預期的三.二%,也是過去五季以來首度轉正, 企業財報則有八一.六%優於預期,經濟數據在反覆中逐漸墊高。 在資金面中長多之下,短線上則有一些雜音,例如國內投信基金持股比例已經高達九成, 若無新的申購,則短線只剩下換股的買盤,而不少基金的淨值終於回到十元以上, 反而引發贖回潮,如此看來,倘若投信已經買進非常多, 但是價位卻不漲的個股,反而要提防投信的反手賣壓,而投信剛剛轉進的個股則有短線活力。 俄羅斯「逆市」降息,復甦路漫漫 不過只要美國尚未升息,低利率所創造的超額熱錢, 仍將到處找機會,因此近期倘若美元又再度轉弱,應該就是CarryTrade又要出草的跡象。 而各國升息的前後速度,又牽涉到美元的強弱表現。 非美國國家領先美國升息,或許主要原因是為了要控制通貨膨脹不要太快拉升, 但是其一升息之後,引發美元轉弱,卻又帶動黃金、原油、銅、原物料、 大宗物資等價格上漲,反而可能將其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拉高, 企業生產成本增高之後,終究是要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因此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則有可能在升息之後加速拉升, 如此一來,新興市場國家領先升息來抑制通膨的算盤就要落空了。 換個角度來看,在新興市場國家領先升息的階段,依然有利於股市與商品市場的上漲, 因為美元持續弱勢,資金行情將不會熄火。 正當市場在為「誰是下一個加息國家」爭論不休時, 俄羅斯央行卻在十月二八日意外「逆市」降息, 將融資利率下調五○個基點至九.五%,俄股從一四二一回到一三○一點, 立即跌了九.二%。自四月二四日以來,俄羅斯央行已經降息八次, 基準利率已是紀錄最低點,由此看來,俄羅斯的景氣復甦恐將落後於美國。 景氣復甦強度VS升息速度 而未來等到新興市場國家升息,而美元卻不再轉弱, 則意味著美國的景氣也將要逐漸轉強了,最後將是美國開始升息, 屆時景氣行情上場與資金行情退燒二者的速度將是觀察重點, 樂觀者認為,接下來將進入景氣回升的主升段大行情, 保守者則認為,大蕭條之後,初期無基本面的純粹資金行情, 是漲幅最大的一段,而之後資金加上景氣的行情,也會持續上漲, 但是漲幅將不若第一段的純資金行情。或許屆時的主要變數將在於 景氣復甦的強度與資金退場的速度,倘若景氣只是溫和復甦, 但升息速度過速,資金退潮過快,將是最差的格局,而景氣強勁復甦, 美國升息速度慢,資金慢慢退場,則是最佳狀況。 營益率展現內在美 針對財報尖兵的選股條件為:獲利季增、低本益比、低股價、Q4展望佳等。 EPS數字逐季成長,應可確認業績成長趨勢,而第三季能業績鵲起, 將是成長加速的表徵,這十五檔尖兵中,第三季單季獲利超過上半年總和者共計有九檔。 若搭配營業利益率來看,更能發現經營績效的轉佳程度。 |
股市總覽╱掌握Q3財報尖兵 低價冷門股翻身的晉身階 2009/11/06 13:50 去年9月雷曼兄弟驚傳破產風暴,全球經濟陷入冰風暴, 股市急跌,上市公司業績急凍,營收大幅下滑,盈利急降, 但是同樣的場景,今年第3季上市公司揭開季報,卻出現令人不敢置信的驚艷成績單。 從股王聯發科率先揭開序幕,聯發科Q3純益達117.95億元, 單季EPS達10.82元,創下歷年單季最高獲利成績單, 毛利率更是罕見地突破60%,聯發科前3季純益高達279.59億元, EPS高達26.04元,這種好成績也為聯發科今年股價漲到540元提供了一個穩健的後盾, 使得聯發科回檔跌破季線,在半年線之前已獲得有力支撐, 進入第4季,營收可能較第3季下滑13∼19%,毛利率與第2季旗鼓相當, 成長力道趨緩,使得股價前進力道暫時受阻。 不過每一次季報公布,都會出現一些令人驚艷的黑馬, 這些平常得不到太多關愛眼神的個股,一旦揭開亮麗成績單, 很容易成為市場積極尋寶對象,成為季報公布後最受到市場青睞的寵兒, 我們姑且將之稱為季報奇兵,這些季報奇兵往往都是低價股, 一旦業績出乎市場預期,股價都會有亮眼表現。 這些季報尖兵潛伏在各個類股當中,這次最令市場驚艷的先從三商行(2905)談起, 三商行Q3亮出純益5.63億佳績,單季EPS達1.02元, 前3季EPS高達1.61元,業績公告後,儘管大盤回檔,但是11月2日, 三商行股價仍一馬當先跳空漲停,三商行成為觀光百貨股第一檔奇兵。 電線電纜奇兵今年第3季輪到華電(1603)當家, 華電上半年EPS只有0.38元,但是Q3亮出2.135億純益的佳績, EPS達0.62元,前3季EPS達1.23元,由於股價仍在面額以下, 長線有很大調升空間,今年第3季線纜股佳績頻傳, 像大亞(1609)上半年虧損,但是Q3大賺2.047億, 半年虧的一季就賺回來了。合機(1618)因為有洋華(3622), 前3季EPS也有0.88元,不過最令人激賞的則是榮電(1608) 前3季出現一季比一季好的佳績,前3季EPS達1.27元,也成為市場的另一個亮點。 今年王玉珍家族旗下企業,除了榮電表現好之外, 一銅(2009)是鋼鐵股異軍突起的奇兵,銅價上漲, 使一銅前3季EPS達1.07元,Q3純益達3億,業績好、股價低, 成為鋼鐵股中最吸引人氣的一檔個股,今年鋼鐵業景氣急降, 不過第3季開始出現轉機,像新光鋼(2031)Q3獲利6.66億, 單季EPS達2.45元,鋼鐵股的老大中鋼(2002)單季純益達103.67億, 單季EPS達0.78元,已恢復昔日的好身手。 原物料起落很大,原本很不被看好的石化類股,雖然上半年傳出佳績, 可是市場普遍預料Q3獲利會急降,沒想到進入第3季, 除了台苯差強人意外,塑化「七小福」都有佳績,其中台聚Q3純益7.54億, EPS達0.97元,是單季最好成績,亞聚Q3成績略遜Q2, 但是前3季EPS仍高達3.02元,也使股價充滿想像空間, 其他如台達化前3季EPS1.73元,但是股價只有13.7元, 華夏前3季EPS1.34元,股價仍在面額附近。而國喬前3季EPS更是高達3.08元, 連過去業績一向平淡的中石化,前3季EPS都達0.88元, 七檔塑化低價股成為市場驚艷奇兵,第4季又是他們的考驗。 今年輪始業景氣大好,正新(2105)前3季純益高達101.1億元, EPS高達6.13元,建大(2106)也亮出19.34億元佳績, EPS高達3.5元,也使股價充滿著挑戰50元的潛力,連華豐(2109) 前3季也有0.64元佳績,第2季表現出色的泰豐(2102)Q3仍有2.02億純益的佳績, 前3季EPS也達1.59元,今年輪胎業可說是大好一族, 這與中國汽車產業崛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台灣的汽車股,裕隆(2201)業績1季比1季出色,中華汽車(2204) 連續兩季業績轉盈,和泰汽車(2207)連續3季純益都超過8億, 裕日車(2227)因為大陸汽車需求旺,Q3純益達4.22億,EPS達1.4元, 從汽車大好切入汽車零組件,像江申(1525)過去業績平平, 但是今年第3季EPS高達1.09元,股價強勁有力,帝寶(6605) 單季純益達3.05億,EPS達1.84元,大億(1521)Q3純益6981萬元, EPS0.91元,使前3季EPS達2.15元,股價也極力表態, 還有至興(4535)前3季EPS1.97元,業績向上成長態勢明朗。 生技股一向業績平淡,不過百略(4103)前3季EPS達3.55元, 其中單是Q3單季EPS就高達2.5元,成為大家追逐的目標, 生技股目前股王精華光學(1565)前3季EPS8.76元, 東洋製藥(4105)前3季EPS也有2元,也是好成績。 食品類股,上半年表現好的佳格(1227),第3季仍有好成績, 前3季EPS達2.91元,低價股泰山(1218)的0.76元, 也充滿想像空間,其他如福壽(1219)的0.71元, 福懋油(1225)的0.68元,都是好成績,南僑(1702)Q3繼續大成長, 前3季EPS1.17元,股價今年漲到24.5元,可說是大顯身手。 低價股大翻身,正是台股7千點震盪的主戲,這些過去不受矚目的個股, 如今個個身價都翻身,紙業股永豐餘(1907),正隆(1904)Q3都有好成績, 磁磚股的中釉(1809)、冠軍(1806)也有可圈可點的表現, 當大家把目光放在電子股身上,這些傳產股反而一檔接一檔跑出來。 其它完整的財報資料及Q3績優股,請參見最新出刊的《股市總覽》冬季號。
先探╱謝國忠口中的「小賭場」 2009/11/06 14:43 文.林郁芬;先探周刊授權刊載 五年前,中國中小板市場八檔股票上市,創下掛牌首日平均漲幅 逾一二0%的爆炒記錄,接著連續兩個交易日全面跌停, 之後表現疲弱不堪,甚至數檔股價現在還低於首日收盤價。 今年十月三十日,創業板二八檔股票同步掛牌,改寫中國股史紀錄, 一夕間創造上百名身價破億的富豪,盤中交易過程股價狂飆、 不斷遭停牌的過程更是驚人,尤其當天收盤本益比全部飆進百倍俱樂部。 創業板開市首日,二八檔股票開盤跳空平均暴漲七六%,很快地全線漲幅都衝破一00%,以安科生物盤中漲幅高達二八0%居首。因為爆炒的氣氛太過瘋狂,一半以上個股至少遭深圳交易所兩度暫停交易。終場紅日藥業和神州岳泰股價衝進百元俱樂部,紅日藥業更以一0六.五人民幣,成為僅次於 A股股王貴州茅台的第二高價股。 法人怕怕 散戶勇猛 市場人士指出,從交易戶來看,首日進場的投資人九七%為散戶, 除了極少數自營商法人進場,包括共同基金、社保基金及保險資金等 資金都對創業板敬而遠之。創業板超乎想像的高本益比令法人產生「懼高症」, 認為現在絕不是最好的介入時點,目前還是當個旁觀者為宜。 國泰中小型成長基金經理人張瑋形容創業板:「貴,太貴,還是太貴。」 根據估算,創業板開市首日盤中高點平均本益比一度飆上一四0倍的瘋狂境地, 即使當天收盤脫離高點,仍有三位數。以創業板本益比回到七五倍的 「合理」水準估算,目前還是比主板市場溢價近二00%。 即使創業板和美股NASDAQ市場類似,以美股道瓊成份股平均二0倍本益比、 NASDAQ平均三六倍計算,溢價率也只有八0%, 中國創業板卻溢價近二倍,顯然還是太貴了。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金岩石預測,創業板企業未來三到六個月內, 會從首日收盤價下跌三0∼五0%。他認為,創業板雖然的確具有 比主板市場股票更佳的成長力,但目前股價已經「失控」, 在市場氣氛回歸冷靜後,股價勢必進行適當的修正。 起頭開心 結果痛苦 香港股神曹仁超說:「主板市場的股票體質理應比創業板好很多, 但主板本益比也只有三十倍,創業板卻飆到近百倍,這種股市我真的看不懂。」 他說,創業板開始時會讓人很開心,但結果卻可能讓人很痛苦。 以五年前中小板首批上市的八檔股票來看,在首日買在最高點的投資人, 平均至少要五六九個交易日才能解套。目前這八檔中,有一檔已經下市, 兩檔現在股價還低於掛牌首日發行價。 創業板開市前幾個交易日和中小板一樣,在首日瘋狂爆炒之後, 第二天開盤僅一檔沒有直接殺跌停,終場仍有二十檔收跌停。 連跌了三個交易日,三天總市值就比開市首日收盤縮水了一四八億人民幣, 更比股價暴衝的高峰期少了近五百億人民幣,只剩下一二五0億人民幣。 謝國忠直指創業板為「小賭場」,他形容:「在中國只要是新鮮事物, 什麼都可以炒,現在散戶投資人湊熱鬧去買創業板股票,絕對會虧錢的。 以創業板這麼小的市場,一點資金就能把本益比炒到一百倍了, 散戶這時糊里糊塗地跟著進場,大概短期內都難以避免套在高點出不了貨的下場。」 但法人也承認,創業板中不少企業的確具有成長優勢, 打算靜待創業板的炒風平息之後,找出成長力真正符合市場期望, 甚至優於預期的個股,選出下個「華蘭生物」或「新和成」; 這兩檔中小板股票,現在股價都已是發行價的三到四倍。 北京和聚投資管理李澤剛認為,從創業板裡挑「潛力股」, 除了一般的財務資料外,他認為挑選產業細分項目下的龍頭、 經營模式經得起市場考驗的企業,較可能有發展性。 激情過後 慎選龍頭 李澤剛認為,像做戶外用品的探路者,去年在中國戶外用品市場銷量 和市占率名列前茅,也是銷售量前三名公司當中唯一的中國品牌, 尤其外國企業目前在這方面耕耘不深,讓探路者有很好的機會領先發展。 過去三年該公司營收和淨利的複合成長率,分別高達七一%和一八四%。 還有這批創業板最紅的影視公司華誼兄弟,也受市場人士看好。 分析師指出,中國娛樂產業正隨著經濟蓬勃發展, 華誼是首檔純影藝業上市公司,極具投資的獨特性。 另外,愛爾眼科和紅日藥業,不但具隨著整體醫療產業發展的優勢, 尤其其醫療服務產品都已具競爭力,前者連鎖診所經營模式穩定、 持續增開新診所;後者主打的血液藥市占穩固。 較樂觀的分析師認為,創業板雖然開市首日陷入不理性的交易, 但事實上這二八檔公司今年前三季獲利平均年增率高達五0%, 明年仍有近四0%成長率,比起在中小板交易的企業平均成長率 只有一0%出頭,創業板的成長力道仍具爆發力, 因此在回檔後介入,不失為好的投資選擇。 雖然還不確定創業板二八檔個股後續誰能維持競爭力、 經得起市場考驗,但一開市創業板就創造了上百名身價破億的超級富翁, 其中五名甚至身價破十億,創業板已經堪稱「富豪創造板」。 根據中國媒體統計,光以發行股價來算,創業板富豪居首的是樂普醫療總經理蒲忠傑, 身價高達一七.五億人民幣;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以一二.五億人民幣居次; 緊接在後的為神州泰岳董事長王寧與總經理李力。 其他包括特銳德董事長于德翔、紅日藥業董事長姚小青、 愛爾眼科董事長陳邦、寶德董事長趙敏、網宿科技實際控制人陳寶珍、 立思辰董事長池燕明與神州泰岳董事齊強等,都因創業板而成超級富豪。 大戶限售 一到三年 另外,創業板中最有名的新增富豪非中國第一小生黃曉明莫屬, 以每股三元買下一八八萬股華誼,兩年前投資的五六四萬人民幣,一夕間身價破億。 名導演馮小剛投資報酬率更高,二00七年以每股0.五人民幣、 總計一四四萬買下二八八萬股華誼股票,創業板一開市身價就突破二億人民幣。 開盤首日大漲二倍、成為當天漲幅冠軍的金亞科技董事長周旭輝就坦言: 「股價漲幅太高,壓力非常大」。他說:「金亞科技想募集一億八千萬人民幣, 現在達到四億二千萬人民幣,但募集的資金只能用於固定資產, 而公司需要的是流動資金。」 但即使創業板個股會回檔、大戶持股人有閉鎖期的限售規定, 但創業板在中國股市颳起的狂風,的確像一位投資人形容的: 「這種二八檔股票一起掛牌爆炒的瘋狂景象,可能一輩子只能看到這麼一回。」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542期
先探╱謝金河:台股本益比73倍? 2009/11/06 14:45 謝金河.專欄;先探周刊授權刊載 第三季季報公布後,交易所公布台股的本益比已從八月 的一0三.七七倍降到十月底的七三.八二倍,乍看之股從 倍本益比降至七三倍的本益比,是一件好事,不過面對誇張的本益比,大家如何解讀? 台股的P╱E真有那麼高?如果從個股看,P╱E很低的個股可說是比比皆是, 化股有一大堆本益比很低的個股,例如,國喬EPS三.0八元, 股價一六.三五元,不算全年,單是今年前三季P╱E只有五.三倍。 台達化EPS一.七三元,股價一三.五元,前三季P╱E只有七.八倍, 台聚EPS二.四二,P╱E只有七.二三倍,亞聚EPS三.0二元, P╱E只有八.0九倍。榮化EPS三.七一元,P╱E約一0倍。 今年業績最好的輪胎股正新前三季EPS六.一三元,P╱E只有一一.五倍,化纖的東華虧了十幾年,今年賺大錢,前三季EPS一.四六元,P╱E也只有八.一五倍。在傳統產業裡,要找到一0倍P╱E的個股可說是比比皆是。 電子股也有很多低本益比股,像是今年大紅的NB零組件, 像宏致EPS八.四四元,以一一九元的股價,今年度的P╱E約十倍, 凡甲EPS六.八一元,今年P╱E約十倍,萬旭EPS五.二元, 目前股價六七.八元,今年P╱E不到十倍, 良得EPS四.一四元,今年的P╱E也不到十倍。 再看PCB,競國前三季EPS三.二九元,股價三八元,今年P╱E也不到一0倍;其他如定穎的二.五二元,瀚宇博的二.一三元。被動元件的興勤前三季EPS三.九二元,金山電前三季EPS四.四三元,今年的P╱E都不到十倍。 DRAM、面板是二大賠錢產業 不管是在電子股或傳產股,要找本益比不到一0倍的個股, 可說遍地都是,但是台股本益比怎麼會高達七三倍? 原來是台灣有兩個最會賠錢的產業,其中DRAM產業賠最多。 力晶賠掉二二三.七一億,茂德賠二二二.六二億, 南科虧二0九.五二億,華亞科賠一一九.五二億,華邦)虧八九.五四億, 五家DRAM廠合計虧掉了八六四.九一億元。 因為力晶與茂德都在上櫃市場,也使得OTC的上櫃公司全部加總造成七季的虧損, 一直到今年第三季,OTC市場才出現七一億的獲利,也就是說, 五一七家上櫃公司加起來還不夠力晶與茂德來賠。 把DRAM的大賠,加上面板的虧損,加上太陽能產業, 前三季已經虧掉約一千五百億,這個加總,當然使整體集中市場P╱E 也跟著水漲船高。其實重量權值股P╱E並不高, 像是台積電前三季EPS二.一三元,今年約三.五元, 以六0元左右的股價,P╱E約一七.一倍。 聯發科前三季EPS二二.0四元,今年全年約三五元, 四八0元的股價,本益比只有一三.四倍,仍然是很低的水準。 鴻海前三季EPS五.四五元,今年約七.五元,P╱E約一五倍, 宏達電前三季EPS二一.七元,今年約三十元,P╱E約僅一一倍。 因此,以今年這些大型權值股的本益比來論斷, 台股大約在七千四百點的股價其實是合理的。 中國收益明顯增加 根據財訊智庫的統計,今年第三季,全體上市公司稅前盈利三三六九億, 稅後純益三0三六億,P╱E只有一四倍,這個數字比交易所公布 的七二倍更加可靠,從季報也可以進一步研究台股在七千多點的攻防戰下一個新方向。 去年九月雷曼兄弟破產,整個世界遭到巨大撞擊,第四季災情最慘, 上市公司趁機會一不作二不休,把所有可能的損失傾巢而出全都攤掉, 去年第四季全體上市公司稅前虧三七五0億,稅後虧三四0一億, 是受傷最重的一季,到了今年第一季,傷害才止住, 今年首季全體上市公司純益只有一二二億,第二季恢復到一六六一億, 到了第三季的三0三六億,才算是恢復正常秩序。 而今年Q3的獲利數字與二00八年第二季的三一0五億, 與二00七年第四季的三二九四億相當,拿這兩季的指數位置 來跟今年第三季比,有一些參考價值。 0七年第四季股價停留在八千點以上,最高來到九八五九, 0八年第二季是馬英九剛當選,五二0就職,指數最高漲到九三0九, 換句話說,上市公司單季獲利超過三千億的時候,指數都在八、 九千點的位置,因此,目前七千多點的位置,並沒有超漲的現象, 0七年Q4台股總市值達二一.五八兆台幣,0八年Q2台股總市值 也達一九.二六兆,目前為一七兆,也意味了台股仍有一些空間。 比較值得欣慰的是,全體上市公司營業利益有顯著成長, 從去年第四季虧損一一八八億,今年首季獲利一二八億, 第二季的一四九二億,到第三季二二三二億,一季比一季好, 而且,今年第三季上市公司平均EPS達0.六二元, 超過0八年第二季平均0.五五元,及0七年第四季的0.五八元, 只略遜於0七年第三季最高峰的0.八七元,都可以看出在經過金融海嘯之後, 台灣產業復甦的勁道比市場預期還好。 而且,過去台灣的產業只靠電子股撐住半壁江山,但是今年中國奮起, 來自中國的收益顯著增加,電子股的鴻海前三季中國收益達二七0.三一億, 比去年同期少了三二.四%,友達的五九.四七億;成長一八九.七%, 欣興,仁寶,緯創,廣達,群光的中國收益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但是傳產股更突出,其中統一去年前三季三四.二三億, 今年前三季五一.二六億,成長四九.八%。正新與建大更是可圈可點, 正新前三季盈利一一一億,中國收益占八三.七一億, 是去年同期的二.六一倍,建大中國收益一四.五五億, 成長八一五%;華新則從虧損變成賺二七.六六億,裕日車從 一0.三六億跳升到一七.四九億。中國內需成長,也使台灣今年傳產股表現格外風光。 例如,統一前三季EPS一.八五元,比去年同期成長約五成, 泰山的0.七六元,福壽的0.七一元,福懋油的0.六八元, 佳格的二.九一元,聯華食的0.八八元,南僑的一.一七元, 都是極佳的成績。塑化產業表現亮眼,化纖、紡織過去是一片虧損聲, 今年虧損公司很少,反而黑馬遍地都是,除了東華外,集盛,力鵬,年興, 儒鴻今年都交出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