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貿易與輸入型通膨的雙重壓力下,人民幣在2010年勢必將回到升值軌道,
趁目前布局人民幣相關資產,正是2009年所剩不多的時間下,最佳的理財選擇。
美國總統歐巴馬訪華前後,人民幣升值的議題可說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會後的中美聯合聲明中沒有明確提到人民幣或美元的匯率問題,
也讓人民幣遠期匯率開始下跌降溫。不過,匯率問題始終是長遠的大趨勢。
2010年人民幣勢將升值
中國政府在2006年匯改時,曾經以一籃子貨幣掛鉤的方式來處理人民幣匯價,
造成隨後2年人民幣每年平均升值7%的情況。不過在金融海嘯期間,
中國出口平均每月下滑20%左右,迫使人民幣匯價回歸緊盯美元來變相貶值,
2009年中國出口在海外市場所占比例呈現逐月成長的趨勢,人民幣緊盯美元可說功不可沒。
只是,出口成長也帶來國際壓力,光是2009年前3季,
就有19個國家針對中國產品發起了88宗反傾銷調查,
除了來自發達國家和國際組織如APEC(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及
IMF(國際貨幣基金會)等,更由於G20替代G7成為國際間商討金融經濟局勢的主要會議,
許多新興市場國家也加入對人民幣施壓的行列,貿易保護主義為人民幣帶來了巨大的升值壓力。
另一方面,全球主要商品如石油、黃金與各種原物料均採美元計價,
美元貶值造成商品價格不斷上揚,這也讓全球最大進口國──
中國面臨巨大的輸入型通膨,加上中國2009年大舉運用寬鬆的貨幣政策,
近9兆人民幣的新增貸款早已把國內的資產價格不斷推高,
讓人民幣升值已經是抵禦通膨的最佳手段。
升值加升息 報酬率可觀
就時間點與幅度來看,只要出口正式復甦,人民幣可望恢復升值。
以中國近期貿易表現逐月回穩的狀態來分析,
出口數據由負轉正可望落在2010年第1季,但以幅度來說,
為了持續呵護復甦中的出口,預估2010年人民幣的升值空間將只有3~4%,
看似不高,但因為股市、房地產以及代表食品價格中最重要的豬肉,
2009年都大幅上揚,為了預防惡性通膨,中國官方即有可能會透過升息來壓抑物價。
以通膨保守估計2%來計算,2010年有機會升息3次,每次0.27%,
加上人民幣的升值,報酬率就相當可觀(目前中國一年期存款利率2.25%)。
在全球利率仍然偏低的情況下,國際資金勢必將大舉進入中國,
人民幣升值受惠標的,早已成為資金鎖定的目標(表1)。
人民幣升值 B股市場最受惠
單以市場而論,最直接受惠人民幣升值的莫過於中國的B股市場。
B股市場創設的原意,是要讓海外投資人也能夠參與中國的資本市場,
因此買賣B股時的幣別不是人民幣而是外幣,上海B股以美元計價,深圳B股則採港幣計價。
雖然股價採外幣計價,但是B股上市公司幾乎全部都是中國內需型企業,
無論是營收、資產、現金、財報,都是以人民幣計價,因此人民幣升值,
對公司不但有實質的價值提升,換算成股價更多了匯兌的優勢。
2006年人民幣開始放寬匯率浮動區間,一年內升值6.47%,
同時期上海B股漲幅高達315%,遠遠超過上海A股的258%……
兩岸三地都有人民幣受惠股
人民幣升值,股市必然是投資人尋寶的對象,但個別企業受惠程度不一,
有些甚至有負面影響,最主要的判斷方式必須由公司收入、成本、
資產與債務等各方面來交叉判斷。
就公司收入而言,只要公司主收入是人民幣,基本上可歸類為人民幣升值受惠股,
不過要加計考量到成本。例如許多企業雖然主要收入是人民幣,
但企業成本也是以人民幣為主,升值利多基本上就互相抵銷
(例如中國的石油類股就是如此);反之,若生產元件主要倚賴進口,
而市場在中國大陸,不但能享受人民幣升值的利多,
還會因為升值強化海外購買力,就是最受惠升值的股票。
尤其是中國的汽車產業,主要由外國進口零件,製成車子後又幾乎全部內銷,
就是最典型的受惠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