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原本是大陸消費淡季,從「光棍節」出現後,在透過網路的推波助瀾,反成為大陸零售市場年度盛事,
證明在大陸只要抓對定位,講對消費者語言,一樣商機無限。
「光棍」過去指的是沒老婆的男人,後來擴大泛指一切單身男女。據2010年大陸
統計年鑒資料計算,未婚及離婚的適婚男性比女性多出3萬多人,並占男性總人數
近30%。先前1個調查警告說,2020年中國適婚男性將比女性多出3千萬至4千萬
人,意味著平均5個男性中有一個找不到配偶,屆時將產生3千萬「光棍」。
網購、旅遊、逛樓盤
有分析認為,「光棍節」及「單身經濟」帶來的經濟效益不容小覷,是商家賺錢的
大好時節,為11月消費淡季打了一針「興奮劑」。
「光棍節」是流傳於大陸年輕人間的娛樂性節日,據說最先來自校園,經由網絡傳
播,迅速成為時下流行的新民俗,許多男女選擇在這天領取結婚登記證,表示「脫光」,或在這1天參加活動聯歡。
今年照例大陸網購業者包括天貓、噹噹網、凡客、蘇寧易購、京東商城等業者都大規模促銷,
另外1號店、銀泰百貨、新蛋網等48家大陸知名的B2C也加入戰局,搶占「單身經濟」大餅。
「讓單身的你遇上有緣的他」,許多旅行社也打出光棍牌,推荐最適合的旅遊場所,在上海工作的馬應傑說,
11月中旬是旅遊淡季,旅費也最便宜,出外旅遊說不定還能有交友機會,何樂不為?
光棍節商機無處不在,連房地產企業也不放過,萬科等數十家開發商今年10月組團參加「1111購物狂歡節」,
在網上宣傳「光棍節網上淘房子」的預售活動,覆蓋全國17個城市的97個團購樓盤總價值達23億(人民幣,下同),
包括上海、成都、重慶、武漢、長沙、合肥等。
大規模剩男 社會隱患
在長沙從事IT工作的陳志中這2天買了智慧型手機,他說,沒有成家沒負擔,沒女朋友不用買禮物,買個4千多元手機慰勞自己也沒啥不好。
光棍節是商家創造出來的,當然也有其特殊社會背景,主要是80年代起,出生性別比持續上升,引發人口結構失衡,
許多適婚男性不容易找到合適對象,導致大量「光棍」產生。
大陸2009年全國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受調查15歲以上男性人數比女性多。先前連續多年的人口調查中,多數是女性多於男性。
出現性別失衡因素之一在於「養兒防老」及「傳宗接代」等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在大陸仍然普遍存在。
《人民日報》曾報導說,出生性別比失調的深層原因是父系繼承及女兒外嫁的隱性制度,根本原因是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
在「一孩政策」下,性別鑒定令人們實現了選擇胎兒性別的願望。
有學者認為,性別比持續偏高,造成大規模過剩男性,可能成為社會穩定的隱患。當男多女少成為常態,
談戀愛成為金錢的戰爭,自然會有更大宗的單身經濟出現,關鍵是,過往被認為是失敗的剩男剩女,
不過是換個行銷語言卻能成就新商機,行銷在大陸的重要性不言可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