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必修的寒冬生存學╱12大步驟 檢視你的財務與職場優勢
文╱陳 免、莊豐嘉
前言
景氣寒冬會持續多久,專家看法不一;
但個人的工作和財務卻不能坐以待斃,
也應傚法企業借鏡精實計畫,全面盤點自己工作能力的優缺點,
以及財務的後援能力,趁春天來臨之前,重新鍛鍊結實的職場競爭力。
二○○八年十二月十日,任職於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
的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蔡森然(英文名Sam),
在接到公司通知他負責的購併組要裁撤後,馬上把MSN上的暱稱改了。
「Sam:我們整個team(組)解散了!」蔡森然遍告周知,
自己已經失業了,希望朋友們有工作機會可以介紹給他。
隨時都有可能面臨失業
擁有政大企管系、美國企管碩士學歷,
一九七○年出生的蔡森然,過去十幾年從事的都是專業財務工作,
週遭認識的朋友都是令人豔羨的金融界精英;
但金融風暴下,原本捧在手上的金飯碗,瞬間沉沒於海嘯中。
○九年一月十七日採訪蔡森然時,他已經失業一個月又一個星期了。
前一天,他才去大陸面談一個工作,要不要去上班還沒決定;
不過,他也發現,雖然台灣的就業市場像是一潭死水,
但在大陸還有機會。在中國,很多傳統產業,
或者在二線城市的企業,過去搶人才搶不過金融、
科技業,現在開出的條件,都比台灣企業好得多。
財務盤點,儲糧備戰
這一個月來,他還跑去報名了幾間大學的學士後法律系,
打算如果工作不好找,他要在原有的財務專業外,再多增加法律專業。
當然,過去擅長處理企業的財務危機,
現在他也要算算自己手中的現金流量,列出資產負債表,
如果算算銀行裡的存款,真的不夠用了,
之前他在上海工作開的人民幣戶頭只好領出來支應;
畢竟學財務出身的他,還是懂得平常規畫儲糧的重要。
「如果……就怎樣……」,
這是在蔡森然的財務計畫中所設想的支應步驟,
他體認到如果工作再不上門,未來每隔三個月,
家裡的財務狀況就會更差,真正要到窮困潦倒也可能要兩年後,
到時他打算把房子出租,搬回家和媽媽一起住。
借鏡豐田的精實計畫
沒工作的人,生計斷炊,有工作的人,
心頭也籠罩著「沒頭路」的陰霾,只怕哪一天也要丟了工作。
但非常時期,光是擔憂是沒有用的,一九五○年代,
戰敗後的日本百業蕭條,在面對美國汽車業大量生產模式的威脅下,
豐田汽車也面臨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但是因為全面實行「精實生產」(Lean Production),
革除了生產流程中一切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後來打造出世界第一的豐田汽車。
這一波景氣寒冬將維持半年、一年、三年?
各方說法不一,這時候不只是企業應該進行盤點,
裁除那些不必要存在的部門,個人也該借鏡精實計畫,
檢視過去那些舊有、阻礙個人成長的做事方式、思惟,
或者是競爭力不足的缺點。凡是妨礙前進的臃腫肥肉,
趁著春天來臨之前,應該努力剪除,才有空間讓肌肉增生。
加強職場競爭力的三大法則
一○四人力銀行董事長楊基寬,在公司的尾牙中提出要「少舊多新」,
雖然說的是企業在面對現下詭譎動盪的局勢,
過去舊的那一套成功經驗已經不管用了,
但也指出職場工作者當前應該要具備的新思惟。
就業環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讓人不得不重新應對?
一、改觀念╱不怕多做事,凸顯價值
不景氣,企業在獲利有限的情況下,努力減少浪費、撙節成本支出,
人事遇缺不補,但多出來的工作,則希望員工共體時艱,一同承擔。
一○四行銷處公關經理方光瑋指出,這時候,
上班族只有透過高度的配合和快速的學習能力,
不是讓自己成為公司內的頂尖人才,就是多學幾種能力,
把自己的職務價值擴張,才能提升個人對公司的貢獻和價值。
台灣卡內基創辦人黑幼龍也對「價值」做了新的詮釋:
「做好自己的本分,把手頭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多,甚至是一個人要做二、三人的工作。」
二、增實力╱不怕跨界,多學新本事
日本著名管理學家、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在
《專業——你的惟一生存之道》一書中指出,
專業是四到五個月就需要更新。對照當前的市場變化速度,
還記得○八年上半年大家還懷有無限希望,
到了九月、十月時景氣就全面往下掉,事至如今才多久?
也不過就是四、五個月的光景,學習不加點速度,被淘汰的危機就加大。
前資策會董事長黃河明,在○四年創業成立悅智全球顧問公司,
他自己在二十九歲時遭遇失業經驗,交大電子工程學系出身的他,
因此從技術領域跨到業務行銷,從廠長降為業務員重新學習,
十二年後,他成為惠普台灣區董事長兼總經理。
黃河明以自己的經驗說明,不要擔心跨到另一個不同的專業。
他強調,大多數人的專業學習不過是在大學才開始,
有的甚至是在大學後兩年才真正建立自己的專業知識。
三、再加值╱國際證照,職涯通全球
像資訊類的微軟MCSE(微軟認證系統工程師)、
思科CCNA(思科網路工程師認證)、語言類TOEIC(多益測驗)、
管理類PMP(專案管理師),以及CFA(特許財務分析師),
都是在一○四證照中心瀏覽詢問報考資訊排名前五大證照。
週末,在台北市東吳大學城區部推廣大樓的教室裡,
就擠滿了來自各行各業的上班族,為的都是準備考一張PMP證照。
講課的是台灣國際專案管理師協會理事長周龍鴻,
以前他的課是兩個月開一班、約四十人的課程,
這兩、三個月來,卻是一個月開兩班,而且每班幾乎都爆滿六十人。
拿到這張證照,未必就有工作,但是在景氣冷到無以復加的這一年,
許多人都在為度過寒冬,像松鼠一樣,努力儲藏糧食、積聚能量。
採取蹲姿,等待下一次跳躍
在銀行上班的資訊工程師王順平說,這幾年來凡是要升主管的,
都必須具有PMP資格,不來考都不行。
一位目前正在待業的史小姐則強調,考上PMP之後,
她就要轉向資訊科技產業;顯然,專案管理師的證照,
對她下一次鼓翼起飛將會有很大助力。
和過去藍領失業潮不同的是,
這次遭裁員的都是原本在就業市場上炙手可熱的白領精英,
只要工作上不出大差錯,有更多人財務規畫得好的話,
五十歲退休指日可待。如今,多數人規畫被打亂。
面對收入減少的生存危機,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祕書長劉凱平說,
個人理財和企業經營一樣,在短時間內不容易找到新的工作、
讓收入增加的情況下,只有控制成本支出,
而且這是完全可以操之在我,立即可以見效的。...